黄毅凯指出,有关机构在设计应用时,若无法同时满足年长者等群体的需求,它们可投入资源,帮助这些用户。

对于手机应用,他能不碰就不碰,电子付款应用,更是不敢尝试。但各种应用还是会“找上他”。

跃大老年学高级讲师陈正见博士指出,SDO至今为超过21万名年长者提供数码技能培训,数据令人备受鼓舞,但完成一次培训后,多少人记得所学知识,并且有信心学以致用,值得关注和探讨。

新加坡数码转型办事处数码大使也会在公共图书馆,为须要数码技能援助的年长者提供一对一引导。(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提供)

资媒局新加坡数码转型办事处及数码益终身秘书处处长吴日明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透过数码乐龄计划(Seniors Go Digital),SDO时不时会检讨派驻数码大使的最合适地点。

不少乐龄人士只须要一些鼓励,或有人手把手引导,就能让他们更有信心学习数码技能;也有年长者认为,传统作业方式仍须保留,才能体现社会包容和多元。

家庭主妇钟玖娇(73岁)原本与不少年长者一样,不敢使用电子付款应用,担心一不小心按错屏幕按钮,钱就会“飞走”。

“我比较伤脑筋的是,很多手机应用的文字都使用英文,需要有人跟我解释。开始的时候,我对应用一窍不通。但经过数码大使的教导,我现在比较不怕使用电子付款,懂得使用PayLah!和PayNow等应用。”

像陈保隆这样自认跟不上科技步伐的年长者不在少数。过去几个月,接连有公众投函《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反映,不谙科技的年长者对日常生活中的数码工具无所适从,他们须要帮助才能与数码化社会接轨。

私校教师杨伟樑(62岁)持有的华侨银行/职总Plus!卡,即将在2023年1月31日取消。他想继续在平价超市购物时累积宏惠积分(LinkPoints),也希望持有一张实体信用卡,决定申请取而代之的优信银行(Trust Bank)信用卡。

吴日明强调,当局目前采用数据分析,确定服务对象所在地点,目的是把数码援助服务带给他们。

优信数码银行用户 10%年龄在65岁及以上

新加坡理工大学商业、传播及设计学院助理教授黄毅凯受访时说,整体而言,数码化带来了很多便利和高质量的用户体验,也提高了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

“应用提示我完成一些步骤,我手脚慢,一时紧张按错,一切又得重来。有人面对面教导,就比较清楚。”

为确保我国在迈向智慧国进程中,维持社会包容,公共服务设立的ServiceSG中心也有工作人员,指导居民上政府网站进行交易,以及使用20个政府机构的线上服务。

企业包容不同顾客需求 仍保留非数码选项

“比如年长和残障者,他们在使用数码科技时往往会遇到困难。这些群体可能学习能力较弱、记性较差。他们可能也有肢体上的障碍或困难,如视力弱或行动不便。但应用程序设计师往往忽略了这些特殊群体。”

已为逾21万乐龄提供一对一数码技能培训

“除了数码大使,我建议资媒局也考虑设立网上咨询平台,通过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bot)或借助社交媒体和聊天应用,耐心引导年长者解决数码疑难杂症。”

优信银行的用户至今增至40万人,银行业务发展总监黄宝琼透露,当中10%的年龄在65岁及以上。

家庭主妇钟玖娇(左)遇到使用智能手机或下载应用等疑问,就会到住家附近的裕泉民众俱乐部,向新加坡数码转型社区援助站的数码大使请教。(蔡家增摄)

对张美香来说,当数码大使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她很乐意手把手教导年长者。

年长者无智能手机,也可在线下注册为yuu会员,继续扫卡累积积分。注册过程只需百盛卡的16数字编号,不必提供银行资料。

“企业和相关政府机构可开展培训课,训练服务人员为这些群体提供相关帮助。这方面的培训不仅可以帮助这些特殊群体,也可以让社会大众了解社会数码化须要时间、耐心和包容心。本地社会在走向高度数码化的同时,不应忽略‘数码包容心’。”

从事营销行业10多年的张美香,2020年7月转行成为新加坡数码转型办事处(SDO)的数码大使。如今她是一名数码大使组长,负责领导大巴窑区的联系活动,一般派驻在大巴窑南民众俱乐部及大巴窑公共图书馆。

“疫情让不少年长者意识到数码科技是重要的。他们一般希望有人来教导,但不大好意思问忙碌的家人。一般人认为很简单的滑手机、点击应用等基本动作,老人家其实不大娴熟。手机上字体太小,会对他们构成障碍,我们会帮他们调整设置并细心引导。援助站提供一个亲乐龄环境,鼓励年长者放心来学习。”

“例如,我们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年长者聚集或时常光顾的地区,好让我们善用资源,更好地策划联系工作。这些数据也让我们了解年长者偏爱的学习时段,有助我们设计数码技能培训课,以及适当分配人力。”

顾客若无法下载应用或将卡连接账号,仍可扫卡累积积分。但最迟要在2023年4月30日注册为yuu会员,才能继续查看和兑换奖励积分,间中不会损失积分。

陈正见认为,数码应用日新月异,鼓励年长者定期上课,温故知新,相当重要。

“本地年长群体相当多元,数码科技掌握能力各异。以李显龙总理、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为例,他们是年长者,也是活跃于社交媒体的数码达人。但也有人投函报章反映应付数码科技的烦恼。也有人不识字或没有手机。采取设计思维理念,可确保在设计应用的过程中,多考虑用户需求。”

除了训练员工和增添人手应付询问,平价超市和Kopitiam店面已派驻数码大使。平价合作社数码团队也与资媒局合作,定期举办超市学习之旅,让年长者学习使用应用和扫描付款功能。

吴日明指出,资媒局近期也同公积金局和陆路交通管理局合作,在公积金局的淡滨尼服务中心,以及指定地铁站和巴士转换站,派驻数码大使,引导公众使用公积金局数码服务,以及数码交通应用。

优信银行是渣打银行和职总创优企业合作社(NTUC Enterprise)合资经营的全面数码银行,2022年9月正式启用。

杨伟樑下载优信银行应用后,申请卡时手忙脚乱,便到怡丰城平价超市的客户体验中心,亲自询问数码大使。

“随着社会快速老龄化,我们若对年长者的需求更加敏感,并且发挥同理心,可让社会变得更亲乐龄和优雅。”

进入数码时代,政府部门和商业机构推出各项线上服务和数码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便利。

陈明礼强调,从家庭成员到社会大众,“整体社会”(whole-of-society)为不谙科技的年长者提供支援,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对没有智能手机和不谙科技的年长者来说,从使用现金到无现金支付、从刷卡到扫手机应用,这些转变令他们无所适从。

持有实体百盛卡的消费者在指定零售店购物,得下载yuu应用,将卡连接账号,以继续累积奖励分数。

数码大使也会在图书馆举办学习之旅,让年长者模拟电子付款,如果时间允许,数码大使会带他们到咖啡店亲身体验电子付款方式。

新加坡数码转型办事处(SG Digital Office,简称SDO)自2020年成立以来,截至2022年底已为超过21万名年长者,提供了一对一的数码技能培训。

另外,机构也可更灵活地让前线务人员有时间引导年长者使用数码工具,例如帮忙他们下载应用。如果前线人员得服务其他顾客,那可让其他职员支援年长者。

一年多前,她留意到,住家附近的裕泉民众俱乐部设立了新加坡数码转型社区援助站。她于是把援助站的每一名大使当成老师,碰到下载应用或重设密码等问题,就会去请教他们,慢慢学会使用更多手机应用。

目前,全岛有37个新加坡数码转型社区援助站(SG Digital Community Hubs)派驻了数码大使。这些援助站多数设在民众俱乐部和公共图书馆。SDO每月也在不同地点设立约200个流动柜台,包括工作场所、乐龄活动中心、医疗机构、宗教场所,以及居民联系网(Residents’Network)和邻里委员会等空间。

职总联卡总经理陈峙勋说,公司特为不擅长数码科技的顾客,提供申请实体Link Rewards卡的选项。

陈明礼指出,新加坡标准理事会(Singapore Standards Council)已推出一套关于设计年长者用户界面的指导准则,一些政府部门在设计数码服务时,也参考这套准则。他希望本地更多企业和机构能提高这方面的意识。

他最近发现,上超市购物须下载应用并连接数码账号,才能继续扫卡累积或兑换奖励分数。幸好,超市安排促销员一步步引导他完成各项步骤。“要下载应用,我觉得很麻烦。如果没有人教我怎么做,我自己是不会去下载的。”

私校教师杨伟樑(左)下载优信银行应用,尝试申请信用卡,因不熟悉步骤,手忙脚乱。他上周到优信银行于怡丰城平价超市设立的客户体验中心,向数码大使求助。(特约摄影张荣)

minden.ai首席执行官孙仁勇说,下载应用碰到问题或要线下注册,可到任何DFI零售店或民众俱乐部求助,5000名完成培训的前线员工会提供支援。除了宣传册子,yuu奖励平台也在社交媒体上载中英文,以及福建话的宣传视频。

“开发应用时,我们的研究小组咨询不同年龄顾客,以改善应用功能。我们了解有年长顾客较习惯使用华文,决定为应用设置中英文选项。”

yuu Rewards Club在2022年10月底,由淡马锡创立的科技公司minden.ai与经营冷藏公司超市、巨人超市、7-Eleven便利店和和佳宁药房的DFI零售集团,以及人民协会百盛卡和星展银行等伙伴合作推出。至今已有80万人注册为yuu会员。

鼓励顾客过渡到数码服务和产品的同时,部分企业仍保留非数码选项,或面对面咨询渠道,包容不同顾客的需求。

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乐龄聚集和往来地点,以便调派数码大使教导年长者使用数码工具,包括使用智能手机获取Singpass等政府服务。

目前全岛有37个数码转型社区援助站

然而,在推广高度数码化的过程中,一些群体会不经意被忽略。

凡是到援助站咨询的公众,数码大使分不同层次提供一对一引导。数码大使先介绍如何使用WhatsApp或Zoom通讯应用,年长者若已有一定基础,大使则会进一步教导他们使用Singpass、健康365等政府部门的数码应用,以及以电子付款。

退休人士陈保隆(77岁)拥有一台智能手机,手机的主要用途是通话和看网络新闻。近几年,他愈发觉得,数码化步伐越来越快,就连上餐馆,也得扫描QR码看菜单。不擅长数码技能的他,唯有请侍应生帮他点餐。

资媒局新加坡数码转型办事处及数码益终身秘书处处长吴日明指出,许多政府部门如公积金局仍提供实体服务中心。另一方面,政府机构也不断改善线上服务,确保易于使用。“这项具包容性的方针是要确保每个人,包括不擅长数码技能的人,也能受益于数码服务。”

数码技能较娴熟的年长者,也可教导其他年长者。陈正见指出,让年长者担任数码大使,也可缓解人力短缺的问题,而数码大使也可调派到更多地点设立援助站,包括组屋底层、运动场所或公园。

新跃社科大学研究生事务办公室主任陈明礼副教授也有同感,他认为无论是专门服务年长者,或用户群只有一部分是年长者,机构在设计和开发数码应用时,不妨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理念。

本期《实况报道》访问年长者、学者,以及政府和商业机构,探讨如何通过亲乐龄服务,帮助乐龄适应数码时代。

资媒局未答复目前数码大使人数的询问,它在2020年曾透露,会雇用和派驻1000名数码大使到全岛各处,包括小贩中心。

之前怕按错钮钱飞走 七旬妇学会用Pay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