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年起,圣玛格烈小学和圣玛格烈中学恢复使用圣玛格烈女校(St. Margaret's School)的名称,以圣玛格烈女校(小学)和圣玛格烈女校(中学)的方式区分中小学,以更好地反映两校的共同身份。

苏菲亚山的校舍于1984年拆除重建,小学两年后重回兴建的校园,以威基路的现址办学,直到现在。由于小学在2020年展开翻新工程,目前暂使用玛达路(Mattar Road)的临时校舍,直到2023年底。

圣玛格烈中学校长林慧卿指出,更新名称可更好地反映两校共同的历史、文化以及“为善、耐心和忠诚”(Charity, Patience,Devotion)的校训。

庆祝创校180年的圣玛格烈女校是本地和东南亚历史最悠久的女校。校方日前配合校庆日发文告透露,中小学从明年1月起更新名称。

学校原称“华人女子学校”,1900年由英国圣公会(Church of England Zenanah Missionary Society)接管后改名为CEZMS学校,战后,新加坡的主教把学校改名为圣玛格烈女校,以苏格兰的玛格烈女王命名。1960年,学校的小学和中学部分开,中学搬迁到目前位于花拉路的校址。

配合校庆,圣玛格烈中学生的表演团体今年呈献一个包括戏剧的线上演出。校方也准备了集手工艺活动、食谱、对话卡等材料的亲子活动包,赠送给锦茂区的500户家庭,希望鼓励家长与孩子拉近感情。中小学也在校园展开文化之旅,旨在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认识校史。

圣玛格烈女校由英国传教士玛丽亚·戴尔(Maria Dyer)创办。她当初来到新加坡,见华族女子被贩卖给有钱人家当奴婢,同情这些“妹仔”的遭遇,决定为女生办学。1842年,她在桥北路的小店屋开办寄宿学校。学校于1861年搬到苏菲亚山,以容纳更多学生。

中小学接下来会继续多年来的紧密联系。文告引述圣玛格烈小学校长陈莉玲说,身为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校方乐见调整,并在这一年的校庆,通过一系列活动向学生传达爱、服务、成长等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