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莱和伊宁还在观察这些课程的成效,目前永青小学只有指定的班级能在学习平台使用他们设计的学习资源,但他们会继续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优化课程的设计。
永青小学信息通信技术部门主任皮莱(Alan Pillay,43岁)今年采用学生学习平台的资源,为两个小五班级设计融入游戏元素的线上英文课程,包括涵盖选择题、选词填充和阅读理解题的作业。学生只要在进行这些任务时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就有机会累积积分,并换取奖励如虚拟徽章等,还能通过积分排行榜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永青小学小五生吴信延(11岁)认为,融入游戏元素的课程非常有趣,也让他更想完成平台上设置的练习,以便获取更多积分,从而激发他的学习动力。
除了使用学习平台来进行母语教学,教师也能借助平台把教学内容“游戏化”,设计出具备积分、徽章、排行榜和故事情节等游戏元素的课程。
这所小学的视觉艺术教师伊宁(Nuraini binte Ithnin,35岁)也让小四学生使用学习平台进行“美术馆学习之旅”活动。这些学生须在校内观赏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借出的展品,并在平台上传这些美术作品的照片和回答相关问题。伊宁过后会根据学生在过程中展现的批判思维和观察力等,给予他们相应的虚拟徽章。
圣玛格烈女校(中学)华文科主任梁慧瑜(37岁)会在讲解一篇新课文前,设计学习配套,供学生在学习平台提前预习。她除了利用平台的文字转语音功能,让学生听课文录音,也会借助语音评估(speech evaluation)功能,让学生练习朗读。
上课前先上平台完成任务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
圣玛格烈女校(中学)中一学生王诗婷(13岁)认为,这个平台使她对学习华文更有信心。“平台上的练习让我能够测试我的理解程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我也会请教老师。当老师使用平台进行课堂活动时,我能看到其他同学提出的意见,再一起进行讨论,这种上课方式比较有趣。”
梁慧瑜指出,由于学生在上课前已到学习平台完成指定的任务,她现在就不必花太多时间朗读课文或讲解生词,而是能更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和分析写作手法等。“当学生完成作业时,平台也会显示全班学生的作答结果,我能从中掌握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上课前调整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需求给予指导。”
“游戏化”作业鼓励学生拼积分登排行榜
中学华文科主任梁慧瑜说,学生朗读文章时只要用语音评估功能把声音录下来,平台配有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便可根据她事先制定的评估标准,自动为学生打分,并针对他们朗读时的流利度和发音准确度提供及时反馈。
梁慧瑜解释,学生朗读文章时只要用语音评估功能把声音录下来,平台配有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便可根据她事先制定的评估标准,自动为学生打分,并针对他们朗读时的流利度和发音准确度提供及时反馈。
“学生以往练习朗读时,需要把录音发送给我,我在教课时也只能随机选出几名学生来朗读课文。现在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我也会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学生的录音片段,让他们相互学习。”
皮莱说:“由于我们使用游戏化的手法设计课程,学生会把作业题目当成游戏关卡,这些游戏元素也起了激发他们积极完成作业的作用。”
自新加坡学生学习平台(Singapore Student Learning Space)2018年启用以来,教育部陆续推出新的学习资源和功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有中学华文教师就鼓励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练习朗读,再利用平台的人工智能功能,自动为学生的朗读表现评分,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