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经济论坛报道,在目前所有传染病中,超过60%已知的人类传染病和75%的新兴传染病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包括广为人知的沙门氏菌、沙斯、立百(俗称猪瘟)、冠病和伊波拉。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同一健康大会”已进入第七届,今年由新保集团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主办,吸引上千名国际科研家和各界代表,在滨海湾金沙会议展览中心出席为期五天的会议,旨在促进各方合作,改善“人类、动物、环境”的健康与福祉。

多达75%的新发传染病是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如果能充分掌握动物病毒的变化走向,与人类传染病进行比较,就能更好地了解及预防可能出现的新疾病。

然而,能否有效预测冠病疫情后另一种新病毒X何时出现?王林发认为,可能性微乎其微。研究人畜共患传染病本身就相当困难,更何况科研界目前还受国际政治对垒局势的牵制,无法开诚布公地分享和交流许多信息。王林发说,科学家过去能更自由地交流研究心得,但都花了50年才找出伊波拉病毒的始源,现在要研究冠病病毒如何从蝙蝠传染到人类,就更不易。

王林发打趣地说,就像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竟能在科学家的眼皮底下变异多次,说明人类是斗不过自然的。几亿人感染了冠病,使其突变的概率自然增加。

本地权威病毒学家王林发教授在“世界同一健康大会”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对抗病毒就如打击恐怖主义,“病毒在暗处,如果能找出哪些动物病毒已经传染给人、爆发的情况有没有季节性或地域性等模式,即便无法准确地预测是否会引起人类疾病,也能发挥预防之效”。

他强调,人传人的病毒如B型肝炎、艾滋病等,基本都已受控制,因此在未来,八成的新发传染病将会由动物传染给人类。

野生动物如蝙蝠是许多传染病的始源,灭杀它们是否就能减少或防止人类染疾?王林发指出,这种作法将严重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先不说消灭与恐龙同时存在的蝙蝠绝非可能,少了蝙蝠传播种子、捕捉害虫,就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新疾病。”

避免接触动物才能真正减少动物病毒传染到人类,但王林发说,这对讲究“鲜、活”的亚洲饮食文化,是很难做到的。

值得欣慰的是,不是所有从动物传染到人类的病毒都会致病或大肆传播。随着科研技术日新月异,要大量收集不同动物和其致病病毒的资料,与人类传染病进行基准对比来找出治疗或预防途径,已不再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