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年龄介于14岁和16岁的男女学生,10月因为涉毒而被中央肃毒局逮捕,消息引起震惊,不少公众也对本地学生涉毒的情况表示担忧。肃毒局在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透露,过去三年,涉毒被捕的学生人数呈下降趋势,从2019年的195人下降至2020年的161人,2021年再降至87人,他们主要涉及滥用冰毒。

也是一名前嗜毒者的曾崇业说,互联网让年轻人更容易买到毒品。“以前我们要吸毒得通过帮派老大帮忙,但现在的年轻人善于利用科技,会自己上网买,当中不少人还是来自家境良好且拥有高学历。”

就读高等学府的学生若被查出涉毒,也会因触犯学生行为准则而被停学、开除或被安排进行社区服务等处分。

发言人说,教育部将继续与各方合作,确保学生远离毒品。

肃毒局发言人说,虽然被捕的学生人数过去三年持续减少,但一些社交媒体和流行文化对嗜毒行为持开放的态度,可能会让年轻人对毒品产生好奇,并在不知其害的情况下尝试。“自制能力不足、缺乏家长的引导及同侪压力,也可能是年轻人想尝试毒品的其中一些原因。”

意识到这一走势,肃毒局近来已在年轻人活跃的社交媒体推出更多反毒品宣传,以消除年轻人对毒品的误解。

教育部也制定反嗜毒课程,通过品格与公民教育课来帮助学生认识嗜毒的危害,及如何抵抗毒品的诱惑;中学低年级学生上科学课时,也会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伤害,同时掌握远离毒品的方法。

医生:家人应是避风港 指引年轻人走上正途

温斯洛表示,年轻人难免在生活上遇到问题,一些人因为缺乏抒发情感的渠道而借助毒品来舒缓压力。

教育部发言人受询时表示,校方对学生涉毒持零容忍态度,教育部也为教师提供训练,教导教师从一些蛛丝马迹尽早查出涉毒学生。一旦发现学生嗜毒,校方会将学生移交肃毒局处理,一般会安排学生参加康复计划。“校方也会与家长合作,关注学生的康复进展,确保学生不重犯。学生回到校园后,也会继续接受辅导。”

他表示,家人应该是年轻人的避风港,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但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健全的,所以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也至关重要。曾崇业认为,校方可以多主办讲座,邀请前嗜毒者到校谈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协助学生远离毒品。

为了避免毒品渗透校园,肃毒局鼓励家长更积极地与孩子展开反毒的对话,避免孩子坠入毒海。

承诺心理保健(Promises Healthcare)资深成瘾精神科医生温斯洛(Munidasa Winslow)指出,年轻人对世界充满好奇,近来又出现迷幻蘑菇等各种创新的吸毒方式,会激起年轻人追求新鲜感的欲望。

从事辅导工作的新颂恩中途之家(The New Charis Mission)项目和社区服务经理曾崇业受访时说,他今年辅导的年轻嗜毒者比去年多出20%,当中有不少人认为“既然外国可以把毒品合法化,就表示毒品的杀伤力不大”,其实不然。

肃毒局透露,过去三年,涉毒被捕的学生人数呈下降趋势,从2019年的195人下降至2020年的161人,2021年再降至87人,他们主要涉及滥用冰毒。 

发言人说,教育部向来不遗余力与肃毒局、全国防止嗜毒理事和社会服务机构等各方合作,灌输反毒信息以及毒品可能带来的危害。例如,教育部与肃毒局合作,让学生参加“反毒品倡导者”计划,加入计划的年轻人会走访中途之家和戒毒所,了解毒品如何摧毁嗜毒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