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燕星期六(10月22日)出席民情联系组(REACH)与《新明日报》联办的《好好谈一谈之共创绿色未来》对话会,连同叶氏客运总裁叶通志以及慈济环境永续部经理陈苏姗,与民众讨论环保课题。校车业者叶通志谈及公司支持绿色未来的计划,为了降低环境污染并照顾孩童健康,将引进四辆电动校车。

在推动可持续的食品来源方面,新加坡也设下30·30愿景,到了2030年使本地农产品产量能够满足全国三成营养需求。

陈苏姗也分享慈济的环保工作,包括在各邻里设立“社区环保点”。慈济每月定期在组屋底层、社区亭子等设临时的社区环保点,方便居民把再循环资源分类回收。

不过,打造可持续环境须要各方的支持。傅海燕形容,暖化的地球好比盖了几层二氧化碳的棉被,减少碳排放,达到净零还不够,人们也应有意识地为地球“除掉棉被”。

傅海燕指出,绿色经济体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商机,企业可把握这个趋势引进新产品和技术。越来越多国家重视环保,在政策和法律设定更高的标准。以欧洲为例,企业要把产品带入欧洲市场,得达到当地的环保要求。更多企业因此意识到绿色转型的重要,以免市场受限。永续部和企业发展局也有相关计划来协助企业转型。

观众也在对话会上积极提出问题与环保点子,有人反映清洗塑料瓶供回收时,可能浪费水,另一名公众建议可利用洗衣服的水来冲洗瓶子。

业者引进电动校车,为减少碳排放献力,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以这个例子,鼓励企业把握绿色经济的商机,同时强调环保工作不仅仅是商界的责任。各方须做出调整和取舍,改变生活方式应从个人做起。

捕捉二氧化碳并埋入地底等除二氧化碳新技术还需要时间研发,人们可以做的是从生活方式上做出改变,避免增加地球的负担。

傅海燕呼吁大家支持本地农产品,让企业拥有市场,这可确保我国的食品供应有一定的保障。

超过200人出席在大巴窑建屋局中心广场举行的对话会。对话会也是“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的其中一项活动。96.3好FM是对话会的支持电台。

她举例说,再循环资源、把冷气的温度调高、节省用电、多使用公共交通,减少开车等都是一些节能方式。

“环保未必会增添生活上的不便或增加成本。很多时候,环保也可以帮大家节省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