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秘书处10月6日宣布20日复会的消息时,许多人还在纳闷为什么一个月内要开两次国会,尤其10月初整整开了三天,已经比平时来得长。

这个“case by case”,也是李智陞在国会用得最多的词语之一,总共出现了四次。

消费税(修正)法案将在国会11月7日复会时,与10月第一次开会时提呈的网络安全(杂项修正)法案、会计职能(整合)法案以及碳定价(修正)法案进行二读;其余三项法案的二读则会在11月28日。消费税修正法案,是为政府明年调高消费税率提供必要法律框架。

考虑到国会通常12月不开会,11月开两次国会完成多项法案的立法工作,意味着废除《刑事法典》第377A节条文和相关的宪法修正案,都能在今年内完成。需要在年底的时候加班,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本届国会快到中场,在第一会期结束前,把功课做完。

这次国会这么频密,如何解读?我们或许可从星期四开会交付一读的四项法案中寻找端倪。

据我所看到的情况,在转发贴文的朋友当中,有不少在2011年之前吃过申请预购组屋(Built to order,简称BTO)时的苦头。他们要么连续申请多次才得到选购组屋的机会,要么放弃买新组屋直接去转售市场,还有一些收入较高的干脆买了私人公寓。

过去也有朋友,因为两夫妇都是勤恳工作七八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白领,在一次次申请失败后,因逐年加薪,最后得到机会选购时却超过申请新组屋的月入顶限,只能向建屋局申诉豁免,成为被酌情处理的个案(case by case)。

房地产降温措施、预购组屋等候时间等住房课题,是这次国会的重点关注,议员总共向国家发展部发出14道相关的口头询问。

对此,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解释,政府其实有在让人们选购新组屋之前就开始建筑工程,所以一些组屋交付时间少于三年。只不过,这几年建屋工程受冠病疫情影响延误。

正如我在7月17日想法版的专栏中说的,落实“居者有其屋”计划是人民行动党政府与新加坡人缔结的最重要社会契约,接下来的房价与房屋供应,都应是“新加坡携手前进”(Forward Singapore)运动的重要课题。怎么妥当处理,考验新一代领导班子的政治智慧。

这四项法案是消费税(修正)法案、《刑事法典》(修正)法案、宪法(修正)法案,以及建屋与发展(修正)法案。

李智陞回应这些询问时指出,当局9月29日推出一系列措施为房地产降温,其中包括规定私宅屋主卖掉房子后,须等15个月才能购买非津贴转售组屋,希望借此缓解市场对转售组屋的需求,稳定价格;建屋局至今也已推出近1万1000个等候时间不超过三年的预购组屋单位,接下来还会努力推出更多这类单位。

星期四的国会下午1时30分开始,大约3时40分左右结束,时间刚刚超过两个小时,有可能是开会时间最短的一次。

所以当议员潘丽萍(惹兰勿刹集选区)星期四(10月20日)在国会追加提问组屋课题、提议政府改用“先建造后选购”(Build then Order)制度时,应该不少人有共鸣。

国会一般是在辩论财政预算声明和总统施政方针时,才会在同一个月内开会两次。

“网红教授”Prof Ben(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梁永立副教授)针对组屋问题发的两则社交媒体贴文,两个星期前在网上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