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拉哈里认为,中美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低调的竞争是历史中一段不寻常的时期,目前的激烈竞争才是常态,但他强调“竞争不等于冲突”。
他强调,对所有新加坡和亚细安的人民来说,“这不是一个选边站的问题,而是要为自己做出选择,推进我们的集体利益,做对我们人民最有利的事情”。黄循财星期五出席慧眼中国环球论坛2022,并致开幕词。
中国已经不再是文革时期危险、暴力的地方,中国会改变国际秩序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它最近期的历史。
他说,这主要应通过三方面着手。首先,我国应大胆并雄心勃勃地掌握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新机遇。由于国情各异,各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不尽相同,不能采用一模一样的解决方案。
李世默分析,中国经济正在过渡至新的发展模式,这是由中国自身的国内优先事项驱动的,和地缘政治无关;目前紧张的地缘政治加速了这个过程,也为此增加风险。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和动荡的时代,我们将继续深化两国之间的合作,并为区域和平与稳定而努力。我们将促进中国继续参与、并帮助促进一个更加和平和稳定的区域,让所有国家能够共同繁荣。”
打造可持续强韧互通未来新中有共同利益目标一致
他说,中国的减排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衰退型、增效型,以及创新型。其中,应加大力度推动创新型减排,通过采用新技术实现低碳,甚至是零碳排放。
他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第一步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说,我国希望亚细安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架构,鼓励美国、中国、欧盟、日本与印度等伙伴参与本区域,从而在这个区域增进经济联系与建立互相重叠的朋友圈。
贾庆国星期五(10月7日)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开幕主题讨论中分享上述观点。但他强调,中国希望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合作,并共同发展。中国相信中美的相互依赖仍符合中国利益,并会坚守这个观点,除非发生重大事故。
“美国过去10年左右出现了根本的变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
贾庆国:短期内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增长主力
大国可能因国内情况而无法看清这点,世界其他国家必须站出来,恢复对话中有关博弈的正面论述。
克罗兹纳指出,中国政府的可预期性或许比美国来得高,但从对华政策的角度来看,不论哪个政党执政,美国的立场都有一定的可预期性。
李世默:中国最关键资产是政治稳定性
如今竞争已转为一种“技术民族主义”,通过围堵和制约他人,以及零和博弈,来取得胜利。柯成兴提醒说,这种对于竞争的理解方式是非常无益的,也使经济竞争转为地缘竞争。
最后,各国也要专注于长远的成果,而非意识形态。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致力于提供实质的利益,既维护环境,也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教育、住屋和就业等。
他认为,尤其在打造一个可持续、强韧和互联互通的未来,新中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目标也是一致的。
刘世锦指出,若要达到绿色转型,须尽快转向采纳创新型减排。这一解决方案不仅能达到减排的目标,也能带来其他益处,如新就业机会和消费者福利等。
黄循财说,两国还将在新兴的领域,如数码经济和绿色发展方面加强合作。
“我们必须确保绿色转型更加包容,不会造成新的社会分层。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缺乏天然资源,我们谨慎看待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它对社会韧性所造成的影响。”
柯成兴:各国应携手助中美走出零和博弈
李世默认为,中国最关键的资产是政治稳定性,和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中国下来10到20年将更稳定,也将持续发展。“我们知道谁会执政,也知道他们的政策是什么。”
绿色转型应更包容 以免造成新社会分层
比拉哈里预计,中美不太可能有预谋地开战,但有可能因误判或意外而擦枪走火。他解释,核威慑维持了美国和前苏联长达40多年的和平,“中国加速军事现代化对许多西方人而言是坏事,相反地我觉得是好事,这加强了中国的反击能力,稳定了威慑力。”
这是一种经济竞争,通过让自己变得更强来取得胜利。这种竞争让美国在基建、人才培训、科研等方面取得发展,中国也由此让超过6.5亿人口脱离贫困。
柯成兴指出,中美过去的竞争有助于把中国带入国际社会,并促使双方在经贸领域激烈竞逐。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星期五(10月7日)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说,新加坡一直与亚细安其他成员国合作,加强亚细安一体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架构,鼓励各主要伙伴参与本区域,包括美国、中国、欧盟、日本与印度等,从而在这个区域增进经济联系与建立互相重叠的朋友圈。
许宝琨说,我国致力于对抗气候变化,并采纳了为取得增长而减少排放的模式。新加坡较早前宣布提前在本世纪中叶达成净零碳排放目标,也会最迟在今年底修订国家自定贡献预案和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
中国今年疲弱的经济表现引发外界关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预计,中国短期内将继续以国内市场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力。
世界正从具建设性的正和博弈转向危险的零和博弈,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呼吁各国抵抗这个趋势,一起协助中美走出零和博弈。
柯成兴说,一些人认为崛起的大国是试图改变国际秩序的危险国家,因此现在必须有所行动,但任何有效率的国家都会改变国际体系。
人力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星期五(10月7日)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致辞时说,在能源中断、各国实施出口禁令以保护自身粮食供应的动荡环境下,我们必须重新考虑如何达到可持续的目标。
他说:“新加坡和亚细安可能无法对中美关系的走向发挥多大影响,但我们将尽我们所能,保持区域开放和包容。”
中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也在这场名为“动荡中维护社会稳定与可持续性”的论坛发言。
就新加坡而言,我国长期以来支持中国参与东南亚的事务,例如支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许宝琨:气候变化是各国公敌 我国应做好准备掌握新契机
比拉哈里提醒,核武能避免两国的大战,但可能增加双方爆发代理人战争的概率,台湾是代理人战争最可能爆发的地点。
对于中美关系,黄循财指出,很不幸地,双方都不预期这在短期内可能改善。
基于全球经济紧密联系的现状,他认为,即使是有选择的脱钩,也会给区域和世界带来沉重代价。
讨论环节的主题为“动荡中寻求发展与稳定“,其他参与者包括新加坡外交部前常任秘书比拉哈里、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美国联邦储备局前理事克罗兹纳(Randall S. Kroszner),以及成为资本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李世默。
中美关系走向将为全球事务定调
他举例说,尽管美国的政治格局出现巨大的变化,美国总统拜登仍保留了特朗普执政时期实施的对华关税。
比拉哈里:中美激烈竞争才是常态但不等于冲突
许宝琨说,气候变化是各国的公敌,比起独自应对,携手对抗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柯成兴星期五(10月7日)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开幕主题讨论中强调,若美国真正相信它所拥护的民主价值,中国也在寻求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中美两国应该聆听中美以外,世界另外八成的大多数人的声音。
他指出,全球正进入一个地缘政治竞争的新时代,这将带来更多经济脱钩和分裂。然而,没有人能预测这将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秩序,但显而易见的是,中美关系的走向是重要的,并将为全球事务定调。
全球正在进入国际地缘竞争的新时代,在新平衡形成前,新加坡能做的是坚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与其他国家合作加强多边主义,维护开放包容、基于规则的秩序,尽全力让本区域发展趋向和平稳定。
若要成功达到绿色转型,须尽快转向采纳创新型减排。这一解决方案不仅能达到减排的目标,也能带来其他益处,如新就业机会和消费者福利等。
——中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
“这将为我们两国的企业在数码贸易、数码服务、可再生能源、绿色融资以及环境服务等领域开拓新的机会。”
第二,我国应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中国也表示有意通过提升亚细安—中国自由贸易区(ACFTA),与亚细安开展更多合作。
比拉哈里回应李世默的观点时说,中国的体系具有一定的优势,它能作出决定并长期落实政策;但这能成为优势的前提是,一开始的决定必须是正确的。
柯成兴指出,世界正从具建设性的正和博弈转向危险的零和博弈,各国必须携手抵抗这个趋势。
“我们仍处于过渡期,在这个多极的世界走向新的平衡之时,将有相当多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我们不只是被动的旁观者,我们有塑造区域发展的机制。”
延伸阅读
黄循财说,如果中美关系继续充满矛盾,全球科技将进一步分化、供应链更加分裂,甚至发生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
气候变化是各国须共同对抗的公敌,但也同时带来不少契机。我国应建立信心和技能,才能为新兴市场及未知领域做好准备,掌握新机遇。
此外,解决方案不仅要激励企业、推动正面的消费行为,同时也应具包容性。
“无论有什么分歧,各国、企业和社群都应建立合作关系,以加快全球气候行动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