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受控旅客回流之际,陈智礼认为,这场疫情既是危机也是转机。移民及关卡局已逐步走向数码化,采用更多自动通关通道,加快通关流程。

在港湾中心渡轮码头任职超过五年的诺沙希达(Nor Shahidah binti Abas,33岁),原本在海关柜台担任初级检验员。冠病暴发后,她先后支援了兀兰关卡、大士关卡、樟宜机场及客工宿舍等。去年再次重返码头后,开始担任第一应变小组稽查长。

海岸指挥部高级助理指挥官陈智礼监察(42岁)受访时说,突如其来的冠病颠覆了一切,它不仅考验着分隔两地的亲友,站在前线服务的关卡人员也得承受各方面的挑战。

通关人数逐渐回流,对把守渡轮码头的移民与关卡局官员来说别具意义,因为他们总算可以告别疫情期间“颠沛流离”的日子,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岗位上。

港湾中心渡轮码头目前提供前往峇淡岛和卡里汶岛(Karimun)的渡轮服务,所有通过海路往返的旅客都得事先填写新加坡入境卡。

港湾中心渡轮码头6月15日重启区域渡轮服务,往返新印两地的旅客在三周内增加逾五成,从首日的3600人次增加到5600人次,周末和公共假期的通关人数更是平日的两倍。

谈到两年间的变化,诺沙希达表示,码头关闭时人去楼空的那一幕仍历历在目。“虽然像是回到‘老家’服务,但新旧面孔不断交替,还需要时间适应。”

“谁都没料到疫情会持续这么久。当时渡轮停运,码头几乎没有旅客。基于防疫需求,关卡人员还须随时根据边境措施的改变而调整工作,有时也会被调动支援其他的边境关卡。”

陈智礼坦言,疫情间工作量增加,通关手续也因为必须检查电子版的新加坡入境卡(SG Arrival Card)等而变繁琐,但每次看到亲人团聚的温馨场景时,他都会倍感窝心。

移民与关卡局在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截至前晚,港湾中心渡轮码头累计了11万2200个通关人次。

我国今年4月放宽旅游限制,印度尼西亚随后也在5月18日宣布,所有旅客无论接种疫苗与否,都无须在出发前进行冠病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