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亭在1992年5月11日遭遇火患。据隔日报章照片所见,庙宇只剩下正门和四道围墙,而门前悬挂的已是一副仿古的新对联。
冼小川的住家也遭殃。那时因急忙撤离,他来不及抢救楹联,回家后发现楹联翻倒浸泡在水里两三天,即使他重新将它们竖立摆放,楹联末端仍短暂浸泡在积水中。幸好楹联的木质坚硬,不至于严重受损,如今上下联最后一个雕刻字体周围可见清晰的水痕。
楹联漂泊足迹待考证
另一方面,这副漂洋过海归来的楹联,究竟何时及如何流失,还有待考证。
杜南发相信,原有对联是在1989年之前更换下来后被搁置一旁。当年一般人对保护文物的观念不强,旧联可能是被收旧货的人卖给旧货商。在他记忆中,他在80年代到访恒山亭时,蓝底木框楹联仍悬挂门前。
他坦言那时有美国收藏家有意跟他买下对联。“但想到他们买下楹联后大概会把它们当做收藏品或装饰品,而且也未必对楹联的历史感兴趣,我觉得把它们捐出来比较恰当。”
曾坐落惹兰红山石叻路的恒山亭,被文史学者认为至少在1828年前已存在。庙宇在30年前遭遇火灾,遗址已拆除。
文史研究者杜南发指出,这副青底红框的仿古楹联的联语与旧联一样,落款曰:“仿古,弟子张克彩敬谢,一九八九年一月”。张克彩曾任湘灵乐社副社长,仿古楹联相信是由他出资打造。
已入籍美国的冼小川这些年搬了数次家,楹联随着他迁移。2012年,纽约遭受飓风桑迪吹袭,部分地区大淹水。
已入籍美国的眼科医生冼小川坦言,之前有美国收藏家有意跟他买下楹联。“但想到他们买下后大概会把它们当做收藏品或装饰品,未必对楹联的历史感兴趣,所以我觉得把它们捐出来比较恰当。”
福建会馆文化组副主任许振义博士说,恒山亭是天福宫的前身,而天福宫又是福建会馆的前身,因此这副楹联对会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他指出,楹联木框有些破损,会馆会研究如何进行基本的修补,务必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楹联原貌。
福建会馆两年多前得知,恒山亭门前原先所悬挂的一副楹联非但没有毁于火海,而是辗转被一名原籍新加坡的收藏家带到了美国,在上周三终于将它们运抵新加坡。
根据记者查询,《海峡时报》摄于1980年的一张档案照片,以及国家档案馆网站上的一张摄于1986年的彩色照片所见,恒山亭直到80年代中,门前仍悬挂一副蓝底木框的楹联,上面的雕刻字体与如今从纽约回归的非常相似。
恒山亭是新加坡福建帮最早的领袖薛佛记领导兴建的,薛佛记也是早年来自马六甲的巨商。恒山亭管理着华人义山和处理闽帮事务,当时是福建社群的总领导机构。直到1840年,同样来自马六甲的富商陈笃生领导创建天福宫并附设会馆,福建群体最高领导机构才转移到天福宫和福建会馆。
向福建会馆捐赠这幅楹联的视光眼科医生冼小川(66岁)日前越洋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遥记自己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服兵役的时候在巴耶利峇的古董市场,以750元向一名旧货商购得对联。当时他不知道楹联的由来。冼小川过后到美国留学,学成后留在当地就业,80年代后期从本地把楹联运到美国。
从纽约回归的楹联在30年前幸免于恒山亭火患,约10年前遭遇了风灾及淹水,所幸没有严重受损。新加坡福建会馆探讨为楹联进行适度修复,也考虑在年底的福建文化节上展示这件文物。
10多年前,冼小川上网搜索查询楹联的联句,才知道它们与恒山亭的渊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