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夫不容易,每天要起早摸黑,准备堆肥、施肥、浇水、除草,但陈伟发(右,61岁)乐在其中。他每天轮流到后港、榜鹅、哥本峇鲁几个社区菜园,确保蔬菜茁壮成长。
“种一棵树,不可能今天种,明天就挖开泥土,看有没有发苗,再盖回去,三四天后又挖泥土,看没发苗,又盖回去,这样树就死了。同样的,今天拿100元去投资,不可能两三天就指望赚钱。同样都是要有耐心。”
陈伟发分享自己多年耕种的心得时说,要先懂得舍才能有所得。“收获的不一定是蔬菜收成,也可能是多认识几个朋友或学会新知识。有些人说老一代跟年轻一代有代沟,但不见得。我在这里能认识到这么多年轻人,跟他们沟通,我觉得很不错。”
陈伟发从小就对耕种产生浓厚兴趣,中学的时候在学校果园种过蔬菜,后来在家里试着种杨桃、水蓊(莲雾)和人心果。
陈伟发从小就对耕种产生浓厚兴趣,中学的时候在学校果园种过蔬菜,后来在家里试着种杨桃、水蓊(莲雾)和人心果。
今年初,陈伟发从朋友口中得知城市耕种组织“家和农”正在招募志愿者,便加入他们的团队。现在,他每周都带着十多名志愿者照顾哥本峇鲁区的社区菜园,并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他是财务规划师,也是城市农夫。理财和理菜,道理一样,都是要每天悉心灌溉。
目前的志愿者大多都不是哥本峇鲁的居民。陈伟发一方面希望社区菜园能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另一方面也希望志愿者能推动其他区的社区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