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首个永久骨灰撒土设施清心园昨天起正式启用,截至前天(5月16日),国家环境局已收到17份骨灰撒土申请,其中有五组家庭在启用首日便将亲人骨灰撒在这片长眠之地。
配合最新的防疫规定,每组家庭最多只能有两人参与骨灰撒土仪式,殡葬和宗教人员除外。刘轩成昨天在邻居苏月娟(68岁)的陪同下,先到万礼火化场领骨灰,然后在洪振茂生命礼仪团队的协助下,乘车到蔡厝港坟场内的清心园。
刘轩成(76岁,退休人士)是首批使用清心园设施的逝者家属之一。他的姐姐刘桐月上星期四(13日)因子宫肿瘤引发的癌症去世。
绵绵细雨中,刘轩成紧紧抱着装有姐姐骨灰的容器,在旁人搀扶下,缓步走到骨灰撒土区。撒骨灰前,他念着中英双语的悼词,作最后的道别,几度哽咽。
刘轩成受访时说,他年幼时随母亲和姐姐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来新加坡投靠父亲,却发现父亲另有家室。母亲20多年前过世后,双双单身且在本地无亲无故的姐弟相依为命,因此感情极好。
绿意环绕下,刘轩成站在行人径道,将姐姐的骨灰撒在撒土区的卵石上,再使用现场提供的洒水壶浇水,让骨灰渗入土壤。众人三鞠躬,再在专用花架上插上一束鲜花,以寄哀思。
“此外,骨灰撒土区也经过特别设计,园林绿化工人在进行常规的园林美化工作时,不会踩在骨灰撒土的土层上。”
有了首日经验,李丽芳提出两点建议。“或许是下雨的关系,行人径道有些湿滑,家属可能会因心情关系,忘了脚下,出现滑倒情况。另外公共交通也可加强。”
针对有公众提出,如何确保设施免受破坏且保持庄严神圣,环境局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指,清心园设有围墙,各入口处都装有闭路电视,也要求访客尊重园内规定。
“姐姐喜欢自然,这个公园环境很美。与海葬相比,她在这里有很多花花草草陪伴,也离我更近。我对这个设施非常满意,要谢谢提出这个想法的人。”
他说,由于“死亡”话题敏感,两人不曾谈论身后事。他原本计划为姐姐进行海葬,上周刚好看到清心园开放申请的新闻,于是决定将骨灰撒土。
引导刘轩成完成骨灰撒土仪式的洪振茂生命策划师李丽芳(65岁)介绍,公司目前有三组客户选择在清心园启用第一周将骨灰撒土,既有刚过世的年长者,也有因迁坟而为长辈选择此处长眠的家属。领取骨灰和将骨灰撒土各约30分钟完成,整个流程简便流畅。
截至前天,国家环境局已收到17份骨灰撒土申请。配合最新的防疫规定,每组家庭最多只能有两人参与骨灰撒土仪式,殡葬和宗教人员除外。
清心园是一个开放给所有宗教信仰者使用的世俗设施,园内不允许进行任何的宗教仪式、燃烧香烛和祭品,或是留有任何纪念物品,以保持园内清洁与清幽。设施也仅供人类粉状骨灰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