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研究团队由国大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的杨海敏副教授领导。他解释说,与传统方法相比,团队研发的技术不产生任何有害废料,也消耗较少能源,整体而言更保护环境。

根据国大昨天发布的文告,传统再循环金属废料的方法须要消耗大量能源,其中一些方法还会产生有害环境的副产物,例如铝再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氨以及甲烷。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国大研究团队研发新技术,可将铝和镁废料转化为高价值的多用途气凝胶。这个加工过程简单的方法可用于各种粉状的金属废料,例如金属屑和电子废料。

杨海敏说:“我们独特的制造技术生产的金属气凝胶,具有相当高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在高温或高机械冲击的恶劣环境中,用来隔热和隔音。”

团队也正在与生物医学领域的商业伙伴合作,测试将铝气凝胶用作细胞培养微载体的效果。

平均而言,将粉状金属废料转化为气凝胶需要约一至三天,而传统制造气凝胶的方法则需要三至七天。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低成本环保技术,把金属废料升级再造成多用途气凝胶。这个气凝胶有可能用作轻型建筑材料,以及用于细胞培养。

研究团队正在与业界伙伴探讨把制造金属气凝胶的技术商业化。

简单快速的过程也降低了金属气凝胶的制造成本。一片面积为一平方米、厚度为一厘米的金属气凝胶成本不到10元5角,是市售二氧化硅(silica)气凝胶价格的一半。

在下一阶段研究中,研究团队计划将金属气凝胶运用在具有极高耐温需求的环境,例如军事方面。

金属气凝胶具有许多应用潜能,例如作为建筑材料。团队制造的铝气凝胶比传统混凝土轻30倍,隔热效果也比传统混凝土高21倍。

团队与业界探讨将金属气凝胶技术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