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位助手梁志强(42岁)也说,邱拿登擅长与人沟通,待客热情;而邱拿阁则精进手艺,刀功娴熟。

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成功,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让默默耕耘的小贩及许多每天到小贩中心解决三餐的国人振奋不已。

“从小我们就喜欢吃父亲摊位的鸡饭,但以前从未仔细想过要如何替父亲分担,直到工作后体会到赚钱的不易,回想起父亲这些年的辛苦,我们才下定决心做点什么。”三年前,兄弟两人讨论后,一致决定辞去原本的工作,到父亲的摊位帮忙。

他提到两兄弟各有自己的优点,“几天前,我还刚听到熟客说,大儿子笑容可掬,让人觉得亲切。”

邱拿登说,每天摊位通常进货40到50只生鸡,为了让客人吃到最新鲜的食材,他们会分三时段在早上8点、10点和下午1点分三个时段煮鸡肉,“现做现卖,保证食客吃到最新鲜的鸡饭。”

邱拿阁表示,目前两人仍在不断地磨炼与学习中,但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刀工和手艺一定会越来越娴熟。

“我们已有打算,也在考察地点,未来一年内或会再开多一摊,到时我们可能各自分管一摊。”
 

食材分三批煮 现做现卖保鲜

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成功,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让默默耕耘的小贩及许多每天到小贩中心解决三餐的国人振奋不已。《联合晚报》2019年1月到8月,以及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先后推出两个系列的《小贩周记》,深入发掘报道小贩中心特色,向读者介绍超过60档既好吃又有故事的小贩档口。由于读者和小贩反应热烈、欲罢不能,《联合晚报》采访团队“接二连三”,从2020年12月起的每周二,推出第三系列的《小贩周记》。

由于读者和小贩反应热烈,第三系列的《小贩周记》新鲜登场,请小贩畅谈他们手艺如何传承创新,以及对创业守业的坚持。

兄弟俩从小以父亲的鸡饭为傲,工作后才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两人决定传承美食招牌,辞去原本稳定的工作帮忙打理摊位,如今父子三人共同经营鸡饭摊,未来兄弟俩打算自食其力,各自经营一摊发扬家族生意。

摊位助手梁志强说,摊位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坚持将鸡翅膀也剔骨,让食客能够好好吃到这部分的食材。

鸡翅膀也剔骨,食材分三批煮,现做现卖。

摊主邱介福(54岁)谈到两个儿子的表现时表示,目前给他们打80分。

《联合晚报》先后推出两个系列的《小贩周记》,深入发掘及报道小贩中心特色,向读者介绍超过60档既好吃又有故事的小贩档口。

他也说,起初两人手艺不到家,便趁着客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练习,父亲也会在晚上收工后再教导他们,苦练了半年后,才逐渐摸透门道。

“他们都很努力,跟着我从早忙到晚,如今已经学到七八成,剩下的还得在经营中慢慢积累经验。”

弟弟邱拿阁(27岁)说:“刚开始的时候,经营、刀工、售卖,我们一切都从零学起,没有一天回到家时身上是香的,全是一身汗臭味。”

对于鸡翅膀剔骨的坚持,老摊主邱介福说:“其实很多摊位都会帮忙剔骨,只不过我们一直强调必须剔骨,因此对刀工要求就更严格,丝毫不能马虎。”

位于宏茂桥10道第527座的静山巴刹与熟食中心的“满福”鸡饭摊如今已有二十余载,目前由父子档三人共同经营。

邱拿登(30岁)受访时说,原本兄弟两人毕业后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自己是名游艇驾驶员,弟弟则成为一名保险经纪人。

哥擅长沟通待客亲切,弟苦练刀工。

老摊主:已学到七八成功夫 还需积累经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