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索赔率为25%,也就是每100名保户中有25份索赔,如果索赔率保持相同复合年均增长率,五年内索赔率将达40%,10年后更会是64%。”
医药协会回应:
人寿保险协会再对新加坡医药协会的指责作出回击,指私人综合健保计划索赔额从2010年至2019年上涨了五倍,远高于管理费和分销成本的涨幅,因此是保费上涨的主因。
围绕私人综合健保计划(Intergrated Shield Plan,简称IP)的争议持续延烧,医药协会日前指保险公司管理费和佣金逐年增加是导致制度不可持续的罪魁祸首,寿险协在上周一发表声明反驳后,昨天再发出第二份声明加以解释。
这是因为保险制度是建立在风险分担的基础上,如果索赔率太高,则无法分担风险,让保险失去意义。
称成立咨询团医生制度
与卫生部收费标准互补
寿险协会也指出:“2017年后管理费的年复合增长率比索赔额高,可能是因保险公司开始落实医疗保险专案组的建议,导致管理费上升。但这些建议落实后减缓了索赔额上涨的趋势,因此整体而言建议能遏制成本的增长。”
保险业者应先控制管理费与佣金增幅
目前一般业者的咨询团包括250名至400名私人专科医生,近几年也逐步增加。对此,寿险协会认为保险公司如果贸然地大幅度增加咨询团医生的人数,可能无法更好地管制他们收取的费用,导致保费仍然会增加。而要吸引更多医生加入,也可能需要提高咨询团医生的收费幅度。
“或许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必须一起学习,各领域的人也应该合作保护病人的利益。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必须相互信任,一起建立起可持续的医疗系统,支持健全的津贴系统,和公平的私人领域。我们总有一天都会成为病人,因此必须确保自己和子孙有负担得起和良好的医疗护理。”
寿险协会也指出,即使每份索赔的款额保持稳定,但如果索赔率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继续保持在目前的9%,这样的增长率后果将十分严重。
寿险协会指私人综合健保计划索偿额在2010年至2019年间,从2亿6700万元增加至16亿元。管理费则从5300万元上升至1亿6600万元,分销成本从7900万元上涨至2亿6700万元,涨幅分别为2.1倍和2.3倍,比索偿额的涨幅少。
医药协会也重申,当时发布立场声明是为了突出病患在购买保险和索赔时面对的挑战。随着卫生部已让新加坡医药协会、医学专科学院和人寿保险协会成立三方委员,部分的问题已得到澄清,希望之后三方能加深理解与合作。
不过医药协会也对与寿险协会的讨论,重新聚焦于私人综合健保计划的可持续性感到欣慰,各方将继续观察索偿额以及医药费的情况。
对于医药协会有意成立投诉委员会听取公众对保险公司的投诉,寿险协会则建议保户利用现有的申诉机制,或到金融业纠纷调解中心寻求裁决。
医药协会指出:“为确保有一个可持续性的机制,各方都应该做出牺牲。医生和保户都希望看到更多的行动,解决索偿比率以及管理费和保费增幅的差异。目前业者持续地将75%的保费用于理赔,但佣金和管理费复合年均增长率却保持在15%至16%,保费的增长则为10%。”
寿险协会认为,咨询团能与卫生部的收费标准互相补充,因为咨询团能弥补收费标准的两个不足之处,包括目前收费标准缺乏执行的机制,咨询团则可通过合约强制医生必须在标准范围收费。咨询团也提供灵活性,让医生在面对复杂个案时,能收取比标准更高的费用。
医药协会在回应寿险协会的反驳时说,保险业者应先将管理费和佣金的增长幅度调整至低于保费的增长,再探讨是否应接受卫生部收费标准范围的上限。
其中,寿险协会依据业者提交给金融管理局的数据加以反驳,指私人综合健保计划索偿额在2010年至2019年之间上涨五倍,从2亿6700万元增加至16亿元。同时期的管理费则从5300万元上升至1亿6600万元,分销成本从7900万元上涨至2亿6700万元,涨幅分别为2.1倍和2.3倍,比索偿额的涨幅少。
医疗保险专案组的其中一项建议,便是成立咨询团(Panel)医生制度。针对有一些医生指卫生部所公布的收费标准足以取代咨询团,寿险协会指目前公布的收费标准的范围很广,同样手术的最低和最高价格相差1.8倍,如果按照该标准制定理赔范围,保费也会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