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跨越》由福建会馆理事与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委团队,花了九个月时间,整理了180年来数以千计的报刊新闻报道,以及文物局历史文献档案,甄选具代表性的报道与特稿编汇成书,工程浩大。

这两册共548页的专书由杜南发主编,他是福建会馆理事,也是《新明日报》前总编辑,其他编委成员包括林孝胜、林源福、吕世聪、许振义和陈建存。

杜南发指出,这批180年来的报刊报道,详尽记录了福建会馆跨越三个世纪的重点发展轮廓,其中能看出福建会馆在历史上对中国事务及本地事务的参与和影响力。

这套专书的出版,是福建会馆180周年庆活动之一,昨天由李显龙总理主持发布仪式。福建会馆会长陈精毅在献词中说,《世纪跨越》的出版“是会馆180年来奋斗历程的展现,也从侧面反映新加坡开埠以来筚路蓝缕的发展之路,希望让后世能更珍惜现时所拥有,感恩先辈之付出,以信心和坚毅精神,应对未来的挑战。”

为修撰180年来的馆史,新加坡福建会馆出版新书《世纪跨越·新加坡福建会馆180周年报刊史料选汇编》,精心筛选编撰各大报刊、史籍、档案等关于福建会馆的报道,集成上下两册的报刊史料汇编,是研究新加坡社会史的重要文献。

杜南发指出,这是历来首次对福建会馆成立至今的史料,进行全面汇集整理的一项浩大文献工程。过去180年来,福建会馆的报道在本地中英文报刊上几乎从未间断,加上历年公私文档里的相关文献,构成一系列相当完整的历史记录,是本地非常难得和宝贵的一套社会文化史档案资料。

配合新书的发布,福建会馆也在昨天举办一场讲座,主讲者是《世纪跨越》主编杜南发、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丁荷生教授,以及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梁秉赋博士。

梁秉赋则重点介绍福建会馆从清代以来对本地教育的贡献。他指出,福建会馆具有洞察先机的前瞻性,在帮权年代就提倡不受宗族限制的义学教育,并且大力支持在本地推动中学教育,提高当时人们对中等教育的认识,为本地华人社会捐地建校,培养人才。梁秉赋说:“新加坡的福建人有前瞻性,他们有乡邑情怀,但没有固守本土主义的情结,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发掘罕见早年文献

丁荷生发言时,探讨了福建会馆与恒山亭的关系,他通过本地的清代墓碑研究指出,福建会馆对坟山的管理,确保了福建人的关系网络和文化脉搏,在福建原乡和新加坡本土之间得以延续,不仅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也成为衔接先贤与今人的文化纽带。

编辑团队在编汇过程中,发掘了不少过往罕见的早年文献,包括1827年陈送等六人的《华民请愿书》原始文献全文及亲笔签名,展示开埠第一代闽帮领袖的手迹。早年的记录及官方文献,也确定了从1840年创设于天福宫内的会馆,1916年注册天福宫福建会馆,到1937年注册新加坡福建会馆,这三个阶段会名的发展历程。19至21世纪的报刊报道,则清楚展示福建会馆历代领导层,始终以推动本地教育发展为主要社会责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