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目前是在母语课和级任教师辅导课上教导。往后,小一至小三大的部分课程会用来灌输品格及价值观,其中很多会在母语课上教导。以母语教导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整体上会深化内容,除了传统文化故事,也会采用歌谣、成语及民俗文化教材,选材会更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语文程度。

中小学的品格与公民教育从明年起,会加强心理健康和网络健康教育,讨论网络健康课题的时间会增加50%,并以更生动及贴近生活的教材,激发学生参与讨论。

有鉴于部分课题相当敏感,教育部会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到了2022年底,所有中学将有一组经过专门训练,负责与其他教师合作,引导学生对敏感课题进行讨论的品格与公民教育教师。

至于心理健康,学校目前已在教导社交和情绪管理技能。接下来,新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会更明确地教导有关心理疾病和症状、求助渠道等知识,也会鼓励学生对心理病患培养同理心。

新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也会对课程安排重新规划,加强灌输道德价值观。

教育部明年起通过升级版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网络健康教育。这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绪韧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社交媒体与智能仪器普及化带来的压力。

王乙康说,这是要让学生面对网络信息时,有独立判断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学生须学会对不良影响说不,而网上遭遇霸凌或不良分子时,也须懂得保护自己。

王乙康指出,在可匿名的网络世界里,如今的孩子能避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在人手一机的时代,他们可利用智能仪器学习知识或同亲友保持联系,但也可用它来犯罪。“我们应如何确保年轻一代做出正确的选择,在网络世界中好好生存?我相信,数码世界的问题还须类比(analogue)时代的解决方案。我们终究必须回到价值观、品德,以及为人之道的教导。”

至于中学生,他们下来每两周至少有一次机会在品格与公民教育课堂上,对霸凌、网络媒体、种族宗教及环保等课题,进行讨论,培养多元观点。

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更新后,中小学生讨论网络健康课题的时间会增加50%,教师也会采用更生动及贴近生活的教材,激发学生参与讨论。

原本在母语课教导的公民教育,则会纳入小四至小六的级任教师辅导课。王乙康指出,级任教师辅导课以英文教导,课上有各种族学生,讨论公民教育课题会更有意义。

小一至三品格课母语教导 高小公民教育以英文讨论

教育部长王乙康昨天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教育部开支预算时说,科技对现今学生的影响复杂且多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和面对的状况也是上一代学生未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