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类别属树林不同分层,以应付不同野生动物种群的需求。例如,果树有助鸟类移动,而灌木丛则会吸引蝴蝶和昆虫。

他也提到,有些动物,如猕猴和松鼠等很快就会去使用天桥,但一些较害羞的动物,如鼠鹿等则可能须要比较长时间才会靠近和试用天桥。

猕猴松鼠很快会用天桥 鼠鹿等则会较迟才试用

延伸阅读

总面积达126公顷的万礼生态区将集合新加坡动物园、夜间野生动物园、河川生态园、新的飞禽公园和热带雨林园于一处。新飞禽公园和热带雨林园预计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开放。

不过,万礼生态园发展项目永续方案助理副总裁蔡燕卿说,兴建天桥不是对这些事件的直接回应,并指很多国家也利用野生动物桥梁改善衔接性的问题。

从挑选植物品种到建设围栏,万礼生态园控股公司结合不同策略,引导野生动物过天桥。

“你可能以为鸟会飞,不存在环境衔接性问题,但有些品种只要发现绿地之间有个缺口,它们可能就不会再前进,因此,天桥上的植物将提供所需的衔接性,让动物探索更大栖息空间,与其他群体交配。”

该委员主要针对万礼生态区发展项目的营运、施工,以及设计等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在发展过程中妥善执行减缓对自然生态造成影响的措施。

“这是因为一些动物如果发现桥上有人,就不会来到桥上。”

发展项目的建筑工程早前展开后,万礼湖路发生了几宗稀珍动物遇车祸丧命,引发保育动物分子关注。

万礼生态园发展项目永续方案副总裁李伟铭博士受访时说,团队希望尽可能打造出一个动物熟悉的森林环境。虽然植物栽种工程会在下来几个星期完成,但距离植物生长到较成熟的阶段,还需五年到10年的时间。

“在一个森林环境中,如果有马路要穿过,这将带来一些影响。如果要改善环境的衔接性,这(建造野生动物天桥)肯定是个值得的投资。”

媒体昨天(11月6日)受邀来到天桥,了解工程的幕后点滴。

为监测桥上的动物活动,天桥装置了六台野生动物监视器。天桥和新飞禽公园缓冲区也分别设置猫猴(colugo)柱,方便像猫猴这类树栖哺乳动物滑翔。猫猴柱的高度介于10米至15米。

另外,待桥上活动进入稳定状态后,万礼生态园控股将关闭目前位于万礼湖路一处的动物临时地面通道。该通道是公司在天桥施工期间,为保护附近野生动物采取的系列措施之一。

问及如何引导动物使用天桥,李伟铭说,一是精挑桥上的植物品种,另是通过设计和巧妙地使用围栏,制造漏斗效应,指引动物到桥上去。“动物都很聪明,知道哪里有食物,就会去那里。”

耗时约两年半建造的万态野生动物天桥(Mandai Wildlife Bridge)横跨万礼湖路,工程已近完工。下个月投入运作时,天桥将种满超过3万1000棵树木与灌木,种类共33种。

她强调,万态野生动物天桥是为动物而设,种植工作告一段落后,他们就会把人类活动降至最低。

她补充,各景区周围和万礼湖路沿途也将安装围栏,以引导大型陆地动物使用天桥。沿着万礼湖路的围栏安装工程将在明年初完成。

环境咨询委员会成员之一林肖恩博士对万态野生动物天桥即将完工感到兴奋,也提到该天桥对加强中央集水地带野生动物安全穿行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

林肖恩说,如果动物牧群之间没有交集,只在各自牧群间繁殖,可能会降低它们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