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8月中至今,已有超过23万名公众通过网络、新加坡小贩文化巡回展,及公共场所举办的路演活动,表示对小贩文化申遗的支持。当局也收集了8000张支持小贩文化申遗的留言卡。
针对有艺术工作者指免费艺术活动对售票演出造成影响, 傅海燕指出,政府须采取平衡的做法,支持社区免费艺术演出,可让不同收入阶层民众受益,这类活动及教育项目也有助于培养新一代观众群及艺术文化消费者。
前年观看免费艺文活动人数创新高
傅海燕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重的是小贩文化在新加坡人生活及心中的地位,因此公众对申遗表达支持十分重要。她说,政府会在第一季结束前,争取更多支持,之后也会鼓励国人持续关注和支持申遗行动,直到申遗结果揭晓。申遗文件今年3月之前会提呈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结果预计2020年底宣布。
本地观看免费艺术及文化活动的人数再创新高,前年达1100万人次。
傅海燕日前接受记者采访,回顾文社青部去年的工作重点和成效,她回应上述事件时说,国人热烈参与讨论,反映小贩文化与新加坡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番讨论也引发国人对小贩文化做进一步思考,包括小贩中心管理模式,及小贩文化未来走向。至于小贩中心经营模式如何演变,她认为,这不会影响申遗。
李显龙总理去年8月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我国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本地小贩文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丹麦啤酒文化两年多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傅海燕举这为例指出,这凸显啤酒文化对丹麦人的重要,并不表示丹麦啤酒全世界最佳,或受所有人喜爱。同样,国人不是对每一种小贩食物,都有同等的喜爱,本地小贩美食也不自居世界第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小贩文化是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小贩中心也是人们的情感联络站。
社会企业小贩中心管理模式去年底掀起热议,包括遭一些人否定,引发人们关注这是否会对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工作构成难度。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认为,这些争议有其积极的意义,凸显小贩文化与国人生活息息相关,不会影响申遗。
更多人行善
本地共有114座小贩中心,其中13座由社会企业管理。
保留建筑须考虑未来人
文社青部一项名为“探测社会脉搏”(Social Pulse Survey)的调查也发现,去年,超过八成的国人对本地的种族和宗教关系感到满意。
《新加坡文化统计报告2018》(Singapore Cultural Statistics)将在本月底出炉,总结2017年本地文化艺术领域各方面的数据。
官方数据显示,参与志愿服务人数及慈善捐款数额等数字有所增加。例如,去年有2万2000人通过关爱新加坡行动(SG Cares)应用和义工招募平台Giving.sg报名当义工,比前年多三成。两个平台也筹得约3000万善款,比2017年高出15%。
达1100万人次
可是约两个月后,社企小贩中心经营模式引起的种种不愉快,开始浮上台面,有小贩申诉合约条件太苛刻,以及营业成本因各种额外费用而提高等。国家环境局之后频密与小贩沟通,就合约内容进行评估,社企小贩中心管理业者同意做出一系列调整和改善措施。
依照《新加坡文化统计报告2017》数据,在2016年观看售票演出的人数,是2011年以来最低。文社青部长傅海燕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前年观看售票演出的人数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几座有标志意义的建筑如珍珠苑、珍珠坊和黄金坊去年相继传出集体出售的消息,引发文化遗产保护人士发动请愿,呼吁进行保留。对于地标建筑的保留,傅海燕说,政府向来听取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同时也得平衡各方利益,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此时无法参与讨论,须由政府代为发言,他们就是未来的国人。
她说,为小贩文化申遗,并不表示我国要呈现一种停留在某个年代,或“最完美”的小贩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可引起新加坡人广泛共鸣、有生命力,并能不断演变的文化现象。“申遗的项目,应是一种活生生的文化表现……我们要全世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到的是小贩文化在本地的普及面非常广,而且影响力非常深。”
傅海燕指出,为小贩文化申遗,并不表示我国要呈现一种停留在某个年代,或“最完美”的小贩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可引起新加坡人广泛共鸣的文化现象。
文社青部去年延续三大策略,即培养一个充满爱心的社群、建立有凝聚力的社会,以及建立充满自信的国家。
此外,也有三分之二的国人认为,他们有足够机会与来自不同背景和信仰的国人互动交流。
文社青部日前预先向媒体公布几个重点数据。除了观看文艺活动人数增加,前年本地举办超过9500场艺术活动,以及国家级博物馆与文化遗产馆总访客人次达540万,也创下新高。
傅海燕指出,新加坡土地面积小,在考虑如何让未来国人也能享有住房、通畅交通等设施时,须在某方面做艰难的取舍。但是无论某个建筑保留与否,国家文物局都会致力于为后代国人保存和记录本地文化遗产的资料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