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提出新的定价公式,把生水价格定为每千加仑6.25令吉。时任我国外交部长的贾古玛后来在著作《外交——新加坡的经验》中说,根据水供协定,生水价格必须与货币购买力挂钩,而这意味着2002年的水价不应超过0.12令吉。
其次则是留意我国人民的反应,确保他们不受马国舆论影响。
2014年,时任外长尚穆根曾在国会书面答复中透露,每千加仑5角令吉的净水价格,只占我国滤水成本的一小部分。
争议一 我国低价买水高价卖?
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日前就强调,面对气候变化,新加坡尤其脆弱,“因为我们无论干旱还是下雨都会受波及,更频繁的暴雨会造成淹水,而长时间的干旱却又会威胁(我国)水供安全”。
马哈迪在会面时提出两项新课题,即拟建新桥以取代新柔长堤,以及检讨水价。李资政同意把这些课题纳入配套内,两人也协议将水价调高至每千加仑0.45令吉。
■2002年10月
李资政的提议意在营造双赢局面,既允许我国额外抽取2亿加仑的生水,柔佛也能继续抽取8000万加仑的生水。
我国两大水喉是谈判“筹码”
■2000年8月
新加坡以每千加仑0.03令吉的价格购买生水,却以0.50令吉卖回给柔佛,从中牟取暴利。
即便认为马国在法律上已失去提出检讨水价的权利,新加坡表示愿意把检讨水价列为双边课题配套的一部分来谈判。前提是,伴随新水价的制定,马国须同意在水供协定于2061年到期后,继续向我国供水多100年。
首先是提醒马来西亚,水供协定是马国政府在1965年分家时,对新加坡作出的保证及“庄严的协定”。
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近日重提水供课题,认为新加坡至今仍以每千加仑0.03令吉的价格向马国购买生水是“荒谬”的,有意就1962年水供协定重启谈判。新马水供课题多年来曲折重重,两国就水价谈判一来一往,为何始终谈不拢?我国长年以低价向柔佛河抽取生水,又是否真的有“占便宜”“罔顾睦邻精神”之嫌?
如今,我国设有五座新生水厂和三座海水淡化厂,2020年将再落成两座新海水淡化厂。到了2060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将分别占我国总水供的最多55%和30%。
马国再度改变立场,坚持将现有水价调高至0.60令吉,并且追溯至1987年。它也提出在2007年至2011年间征收每千加仑3令吉的价格,2011年之后再每年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
■2002年3月
随着多名马国政治人物陆续在水价课题上向新加坡发难,甚至提出开战的可能性,贾古玛发表部长声明,强调新加坡在谈判中始终如一,但马来西亚却一再移动龙门。“我们同意了水价后,他们便马上改变主意提高价格。两国按马来西亚要求,多年来将所有课题作为一个配套来讨论,但马来西亚却单方面、没有事先通知我国就放弃一揽子方案,并且说他们只想讨论现有水价。”
实际上,我国在制定水供协定时,从未忽略马国的水供需求。以1990年两国协议在柔佛河上游兴建林桂水坝为例,根据当年的报道,新加坡不仅支付了3亿2000万令吉(约1亿零817新元)给柔佛,作为征地的赔偿金,也承担了1亿6400万令吉(约5544万新元)的建筑费,并负责一切维修费用。
根据我国政府2003年出版的《水供谈判真相》(Water Talks? If Only It Could)一书,新加坡将水卖回给柔佛,其实是蒙受亏损的。
■1987年
马国还提出将新水供协定的有效期改为2002年起的100年。这意味着,1962年水供协定到期后,马国只会继续供水给新加坡多40年。
食水攸关人民的生死存亡,无论工程多么艰难、耗资多么巨大,我国都必须具备坚定意志,继续追求自给自足的目标。
争议三 我国缺乏睦邻精神?
“三分”水价三分情
“任何违反水供协定的行为,都是对分家协定的质疑,将威胁到我们的生存。”
■1962年
这两大水喉加强了我国掌握水这一战略物资的能力,却也附带一定代价,即水成本的提高。但这两项投资让我国水供有了基本保障,日后若再与马国商议水价也能多些“底气”,实现更平等的买卖关系。
■2001年2月
新马当年无法就水价达成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我国加大力度发展新生水与海水淡化这两大水喉。
我国水供故事从未一帆风顺过,未来亦是如此,除了要应对风起云涌的地缘政治局势,全球气候变化也将加剧我国的挑战。
原因在于,净化生水的成本是每千加仑2.40令吉,但我国售卖净水给柔佛时,仅收取每千加仑0.50令吉,意味着新加坡自行承担每千加仑1.90令吉的费用。
新马商讨双边课题配套期间,李资政曾在2000年8月致函马哈迪,提议由我国出资3亿7800万新元进行三项工程,让柔佛河的每日供水量从3亿1300万加仑增至5亿3000万加仑。
贾古玛在《外交——新加坡的经验》一书中提及,多名马国政治人物曾在本世纪初,试图对水供协定提出严重指控以煽动民众情绪。例如,他们声称水供协定由英国殖民政府拟定并偏袒新加坡,或宣称该协定只是“一张旧纸”,马国可随时调高水价,甚至单方面立法来使协定失效。
贾古玛透露,我国当时有两大考量。
■2003年1月
新加坡总是向“钱”看齐,缺乏睦邻精神。
1962年水供协定也列明,柔佛每天只能向新加坡购买最多5000万加仑的净水。但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去年在国会书面答复中透露,我国定期为柔佛供应的净水量,实际为每日1亿6000万加仑。碰到旱季(如2016年6月和7月)及柔佛水处理厂须要部分关闭以进行每月维修时,新加坡也会应柔佛的要求,再额外提供5000万到6000万加仑的净水。
按照柔佛2003年的购水量,我国当时每年津贴马国2500万令吉(约845万新元)。
他说:“我们一直以来互相帮助,希望这数百年前结下的密切关系及友谊能够永存。”
他2003年在国会上发表部长声明严正强调,“这不是钱的问题”,也说“新加坡不会因为必须付出0.45令吉水价而变穷,而马国也不会因此而致富”。
■2000年8月15日
时任内阁资政李光耀前往吉隆坡访问,计划与马哈迪商讨双边课题配套。配套还涵盖:允许新加坡空军使用马国领空、修改《马来亚铁道公司在新加坡土地发展协议要点》,以及让西马人提早领取公积金存款等。
马哈迪答复李资政说:“柔佛认为生水的合理价格应该是每千加仑0.60令吉。”对此,我国提出妥协方案,表示愿支付每千加仑0.45令吉的价格直至2011年,之后再调高为0.60令吉。
2002年国庆庆典上,全场6万多人起立扭开瓶盖,大口喝下新生水,间接向长堤对岸表明新加坡有能力,也有信心确保本国水供源源不绝。
柔佛王储依斯迈前天就在推特上感谢新加坡政府在柔佛面对旱季及缺水危机时给予的援助。
争议二 我国不愿妥协寻求双赢?
新加坡将自身的水供需求置于马来西亚之上,不愿妥协寻求双赢局面。
马国可检讨水价时,却选择不这么做。据2002年《新海峡时报》的报道,时任柔佛州议会议长的再纳阿比丁曾说:“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柔佛依赖新加坡供应净水,而新加坡可能因此调高售卖给柔佛的净水价格。”
贾古玛强调水供协定并非普通的协定,他说:“它们至关重要,以致两国政府在1965年分家协定(也称新加坡独立协议)中对它们给予确认和保证。这些协定也已在联合国备案。两国因此须遵守协定的条文,并实践在分家协定中所许下的承诺。”
新马水供协定注明,马来西亚同意以每千加仑0.03令吉的价格,每日供应最多2亿5000万加仑的生水给新加坡,并以每千加仑0.50令吉的价格向我国回购部分经处理的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