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表示,他们将保留伊努卡的骨骼遗骸,作为教育用途。
博物馆也提到,在动物死去后将它们制成标本,可说是能够观察到它们的另一个最好方式。
资料显示,伊努卡的母亲喜娃(Sheba)在2012年11月15日接受安乐死后,遗体被制成标本,并于隔年在动物园礼堂展出。
针对保留动物骨骼遗骸如何对研究或公众教育有所贡献,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受询时,以他们保留的一只遭“路杀”(roadkill)的豹猫为例说明。
为动物进行解剖后,将有助掌握一些资料,包括它的性别、年龄、生殖状况,以及死前吃过的食物等。从动物身上取得的组织样本,则可透露它的基因联系,如它属于哪个品种,以及该品种是否被准确识别等。
新加坡野生动物保育集团决定保留本地最后一只北极熊伊努卡(Inuka)的骨骼遗骸,作为教育用途。
野生动物保育集团早前透露,将在下来几个月,重新设计和改建伊努卡的住处和展区,打造崭新的海狮展区。
对于上述决定,野生动物保育集团没有进一步解释,但据悉,骨骼遗骸保留过程耗时几个月,未来会否展出仍是个未知数。
伊努卡1990年12月26日在新加坡动物园出生,但身体状况自今年初每况愈下,即使接受了强化治疗,情况仍未显著改善。野生动物保育集团最终基于人道考量,于今年4月25日忍痛让它安乐死。
野生动物保育集团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团队为伊努卡进行解剖的结果,与兽医在伊努卡生前所做出的预后判断相符合。伊努卡患有年龄疾病,包括关节炎等,病况不可逆转。它的四肢也不理想,导致步态僵硬,熊掌出现溃疡,进而引发脚趾之间严重发炎。
博物馆指出,如果物种是被视为绝种的一群,动物的出现则意味着它们仍在一个地点生存,其位置也能透露出它们对栖息地的偏好,甚至让人们意识到该地点可能得受保护。
伊努卡过世时已达27岁高龄,若以人类年龄计算,伊努卡已是70多岁的“老伯伯”,超过人工饲养北极熊25年的平均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