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坦率批评各种社会现象的尚穆根日前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我国社会陆续出现新的断层线(fault lines),但种族和宗教课题依然牵动民众神经。它们有如可被释放的野兽,可瓦解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社会和谐,一些国家出现的种族暴动就是前车之鉴。
内政部长尚穆根说,种族和宗教课题会牵动民众神经,有如可被释放的野兽,可瓦解社会和谐,一些国家出现的种族暴动就是前车之鉴。
“不要低估人口老龄化形成断层线的可能性,也就是年长者与年轻人的对立。尤其是经济放缓、医疗费用上升的当下,年长者寻求更多援助,而这必须由年纪较轻者来买单,这类断层线可迅速形成。”
他认为,纯粹倾向少数种族的平权措施流于形式。
他留意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人们已纷纷对“年长者抢走年轻人午餐”感到不满。
“美国以言论自由为名,允许自由讨论种族和宗教,以及焚烧《可兰经》。这会改善断层线的问题或使它恶化?扪心自问,如果我们也允许这样的自由,我们会陷入怎样的局面?例如,如果我们允许民众讥讽道教,我们还会是个和谐社会吗?”
他说,年长者希望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即便自己负担不起,也希望由其他人来承担;年轻人则关心经济能力无法承担老一辈的医疗费用,有些甚至决定“以脚投票”。
尚穆根说,鼓励人们信奉自己的宗教、保留文化身份认同,都是建构新加坡国民身份的正面元素。但攻击他人的种族和宗教信仰,借着言论自由的名义取笑他人,或允许容易变质的种族和宗教讨论,则能产生负面效果。
尚穆根受访时阐明,他当年并非倡议推行与唯才是用原则相悖的平权措施(affirmative action),而是认为可不时探讨能否让少数种族填补一些职位。他举例,如果某个职位需要15个人来填补,可探讨选出两三个少数种族,但前提是他们必须符合条件。
新加坡尚未到达能够自由讨论种族和宗教等敏感课题的阶段,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认为,这些课题所引发的情绪化辩论很容易对一部分人产生强大影响。他主张继续在特定的理性范围内进行相关讨论。
尽管如此,尚穆根提醒:“任何时候都会有一小部分人企图夺取和主导辩论,如果允许完全自由的讨论,接下来将发生的是,这些人会把讨论变成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或基督徒、回教徒与印度教徒之间的辩论,进而影响更广泛的身份认同。”
“我们必须允许讨论,但要确保讨论不沦为辱骂。我们向来遵守这个原则,并一直确保在理性范围内讨论种族和宗教课题。我们也已经明确表明,任何越界的谩骂,任何可能煽动暴力的事,我们将出手制止。”
2003年1月,政府针对拘捕极端恐怖组织回教祈祷团发表反恐白皮书,时任后座议员的尚穆根在国会发表支持白皮书的演讲,提到应缩小马来族与其他族群社会差距的个人看法,受到各族议员一致反对。
“民选政府必须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但由于我们是个小岛国,没有腹地和资源,如果有能力的年轻人觉得这里不再能让他们实现愿望,他们可能选择到经济增长更快速,税务也更低的地方去。”尚穆根指出,数个亚细安和亚洲国家经济体比新加坡大,经济增长也比新加坡强劲,对我国的人才早已虎视眈眈。
除了种族和宗教这两个“传统断层线”,尚穆根也留意到新加坡社会已出现财富不均、国籍、性倾向和生活方式不同等新断层线。他在一小时的专访中突出另一个新的社会分歧层面——年长者与年轻人之间的矛盾。
关注年长者与年轻人矛盾
国家独立初期人人只把新加坡视为谋生的地方,希望假以时日能衣锦还乡,但我国多年来已透过国民服役、推动经济增长和培养身份认同等途径,使人民逐渐对国家的成就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