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善意政变?看你站在哪一边。你如果讨厌达信、(达信妹妹)英叻、(为泰党首相候选人)佩通坦,或社德他或(前进党党魁)披塔,想除掉他们,那政变对你来说就是‘善意’的,是‘必要之恶’。泰国社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视军队为选举制度的‘纠正机制’。”

过去近20年里,前首相达信支持的政党,每次政变后的大选都赢得最多议席,包括2007年、2011年和2019年的大选。在2007年和2011年的大选胜出后,达信支持的政党成功组织政府;但几年后,保守派通过司法程序和军人政变夺权。

他说:“如果你不喜欢这个首相,你等待时机,说服其他人,用选票将他赶下台。不要上街游行呼吁军方政变,因为这么做迟早会让泰国变成一个香蕉共和国。”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泰国三位国王展开维新运动,培养一批受西方教育的进步派精英。维新运动和进步派的出现,危及保守派的利益。1932年,进步派精英和部分军人联手发动政变,确立君主立宪制,国名由暹罗改为泰国。

万威七指出,泰国陆军领导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曾参与政变的军官已转去国王卫队,所以现在的军队和以前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泰国人对军队的态度出现变化,有一种不信任,认为军队的所作所为都有潜议程。人们现在有新的想法,让军队接受社会和政治的监督,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

资深媒体人巴维(Pravit Rojanaphruk)向《联合早报》分析,泰国之所以不断发生政变,根源在于社会对于国家要哪一种政治体制,还有很深的分歧。“对一些人来说,政治体制可以通过军事政变来修正;对另一些人来说,这绝对无法接受。对泰国人团结建国党、公民力量党和民主党来说,甚至对泰国自豪党的大部分党员来说,是不介意‘善意政变’的。”

那邦则说,他注意到军方领导层刻意与正副首相巴育和巴维保持距离,“由此来看,即使日后军人发动政变,也很难说军人是挺哪一边的”。

不过,万威七和那邦认为,当前的军队结构和社会环境已有所不同,未来发生军事政变的可能性较低。

对于泰国政治该如何摆脱选举和政变交替的漩涡,巴维主张泰国社会展开全国对话与协商,建立新的社会契约,建立对民主真谛的认识和拥抱民主精神,来长远地解决这个问题。

据统计,泰国1932年立宪革命改为君主立宪制以来,发生过13次政变,有过20份国家宪法,平均每七年一次政变,每四年半订立一份新宪法。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那邦(Napon Jatusripitak)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军队一直是泰国政治的重要成员,这可能源于泰国历史上没有政党政治的传统,以及1932年暹罗立宪革命以来军人统治不断巩固。“当年的革命是平民和部分军人组成的进步派所发动。长期下来,是保守派的军人赢了。”

泰国需新社会契约

部分民众默许政变

延伸阅读

兰实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万威七(Wanwichit Boonprong)受访时说,泰国保守派有一种观念,认为军队有着比政治领袖更高的道德水平。“因此泰国社会有一种沉默许可,让军队在过去20年发动了两次政变。”

泰国星期天(5月14日)举行2014年政变以来的第二次全国大选,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是:泰国会否再发生政变。学者和政治观察员认为,军人政变其实获得部分民众默许,泰国社会唯有重新对话和达成新的社会契约,才有望长久摆脱选举与政变交替的漩涡。

有历史学者认为,泰国大多数平民其实还没有为民主政治做好准备,也没有真正接受民主的真谛——通过选举而非政变来改变政权。

2006年9月19日,泰国军方发动政变后,军人在街上巡逻,有民众给军人递上鲜花食品表达谢意。(档案照片)
2008年12月,数以万计的红衫军在曼谷体育场举行的“今日真相”大集会,观看和聆听前首相达信录制的演说,反对军方插手政治。过去近20年,泰国深陷选举与政变交替的漩涡之中。(档案照片)

目前的民调结果显示,与达信关系密切的为泰党和主攻年轻选民的前进党有望在这次大选横扫国会下议院多数议席。若两党能联手组织政府,意味着泰国在经历军方势力长达九年的治理后,再度由达信支持的政党执政。这种情况让泰国人担心军方未来几年可能再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