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这方村土上目及之处,分布着许多在转动的风车。那些岸然挺立的风车,都是经济驱动的工具。尤其1730年前后,此区11公里内曾有过900个风车,是世界首列的风车工厂。全盛时期,荷兰境内多达一万多个风车,这数量还没加入在美欧亚洲的风车,据估计,当时地球上有100多万个风车。风车之普及,相当于现代地铁站和电脑随处可见。荷兰大航船队在远航商人的经营下,到远东荷英殖民地国家进行买卖交易,把大量香料运回荷兰。航船靠岸后,码头工人把一袋袋一箱箱的香料籽,从船舱搬卸上马车,由马车拖运到各村子。由风车工人把各种香料籽碾轧成香料粉末,装箱储存,再从货仓分运出去,送往欧洲各国的商店售卖。

2014年,赞瑟斯安斯村创下接待160万访客的斐然成绩。处在欧洲工业文化之路的一站,此村被国际游客誉称为“荷兰古风车博物馆”。荷兰官方则谦虚不称之为户外博物馆,地方政府把景区一些房屋出租给国民居住,目的在于让人们在这里工作,生活其间,保养建筑物,让此区有实在的人气,而不是只专门为吸引游客而设置。

村民合力留住古风车

曾是世界风车工厂

望着风车的轴心大磐石,我脑海中闪念着一个中文词儿:“辗转”。回家后看了维基百科资料,据说在汉代,中国人也使用风车。在辽阳三道壕东汉晚期的汉墓壁画上,就画有风车的图样。读到这一段文字,我欣然而笑,中文里“辗转”一词,很可能出自古人观看风车的运作而造。第一个风车是聪明的古希腊人创建的。荷兰的首个风车出现在1180年东南部的林博赫省。

1925年,一些赞瑟斯汉斯的村民不忍心看到仅存的、饱经风霜的古风车从此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他们发起挽救古物的梦想!尽管村民们都在努力维持自己贫穷的生活,他们依然慷慨解囊,集资成立了赞瑟风车协会。众人一心的梦想,力壮的当木工志工,通力合作,终于挽救了12个古风车。后来,一些人陆续把愿意保留的古建筑物和古风车,移置到赞瑟斯安斯村捐献。

站在摄氏20度阳光里,皮肤暖得舒服。农地上视野空旷,天长地广坦坦荡荡。赞瑟斯安斯小村对待环境的留空,彰显了他们热爱保存乡村的愿景:尽其自然!他们显然深谙“少即是多”的审美哲理。这是我在赞瑟斯安斯郊游最喜悦之处。

风云蓝天下,展现豁然开朗的农田风景,一群奶牛正在河边饮水。在村路上,萋萋芳草之间,有数不清的鹅鸭水禽在浮游。大鹅领着小鹅、水禽,母鸭带雏鸭在浅水草间觅食。风流飘过,广阔的田地香草味扑过来,路边沟地上如伞型的野白花粉花黄花在开放。人工的硬件装配出来的旅游点,却糅合了自然生态,展现典型的荷兰乡村风光。

19世纪初,改良的蒸汽机器成功取代了发电,世界各地依赖风力发电的风车,顿时遭到被遗弃的命运。在漫漫日月星移的流光中,风车经不起风湿雨蚀,相继败坏、破损、散落、倒下。

结合建筑、民俗、文化、历史于一身的赞瑟斯安斯村不收入门费。乳酪馆、木鞋馆和香料风车馆(兼产品销售厅)都是免费入场。木鞋馆展出木鞋历史,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古老木鞋,囊括南洋、日本、阿富汗等国的木屐。详尽的文字叙述,吸引我花了不少时间观赏和阅读。

走一段叉路歧径,小溪上蔓延铺满莲叶,越过拱形木桥,走进一处野地,我们在水滨遇见苍鹭。回程时,看到老居民随兴给路过的游客拉琴。他没有放置收钱的小碗或帽子。萍水相逢,他报以琴声,游客报以微笑,这是美好的一天。

荷兰北部赞丹市(Zaandam)小村庄赞瑟斯安斯(Zaanse Schans),民宅、风车与农田保有老荷兰韵味,像童话故事的小世界。赞村人在地广人稀的土地落实“少即是多”的审美哲理。风土民情吸引游人走入小村,感受北方农村的怡然自得。

车往北上。一早金光遍天,高速公路上汽车疏少。出游日天气好,景致自然添色七分。夏天,树木绵密舒展,树叶浓绿彤紫相间,分外好看。天空湛蓝如水,平广大地上青草如毯,牛羊农田船河桥梁,农舍工区民宅,在车窗外展现一幅流动风景画,入目处处净爽清凉。行驶了170公里后,驶出高速公路,越过一座古吊桥,触目的是荷兰北方农村景观。

建筑群的后方是碧绿的湖水。有大小渡头,船舟德士往返对面的小镇。村人以木条排铺的简朴渡头,把运客需要按最低要求设置。无须昂贵的硬件设置,这能窥见村人安于简朴。游客从渡头跳上船,在湖上悠游,或到对岸去。

小村入口处宛如马致远的元曲名句:“小桥流水人家”。百年青色房屋,黑色农舍,一列风车是方砖原色的,也有被漆上青绿的。这北部荷兰房子特色的赞瑟斯安斯(Zaanse Schans)小村,是个保有老荷兰韵味,弥漫童话故事氛围的小世界。

没想到小小一方水土,竟处处人影交映。游客在农舍木栏外观赏绵羊吃草,叶影扶疏旁挨次过小木桥。各人举着手机留影,耳闻游人用多种语言在交谈,艳阳照得人面喜悦,游兴欢欣。餐馆和酒店外浓荫树下,食客一边用餐,一边享受夏天温暖的阳光。我们沿建筑物群边的小道走,小道一边分布着风车群和老农舍。老农舍房被改成展馆、小店、小餐室。有人在小道边摆个小摊卖画,有人卖冰淇淋。我们在一家只放五张小桌的农屋饮店歇脚,小饮室布置雅趣,是一对老夫妻和女儿在经营。小道的另一边,是空荡荡的典型的荷兰农田。

在赞村漫游,免不了会越过人家的后院小道。我想,住在赞村的居民,显然要有一份豁达的持修。春夏秋旺季,他们得忍受大量游客流窜的目光在窗前窥探。那些浪漫幽美的花园房屋,那些乡村气息的农舍养着毛茸茸的绵羊,游客拍照又录影,倘若没宽容的心,你很难在这里住得自在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