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至青年,我都和家人住在裕廊路15个石(英里)的农村里。那是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那时代,村里的人有三餐吃已算是幸运,平时难得买零食来尝。倒是野生的水果成了免费的零食,像番石榴、番樱桃、野牡丹等。不过,有时逢零食小贩来村里叫卖,手头刚好有五分、一角钱,也会学人家买点零食来解馋。
甜滑绵软麦芽膏
如果我没记错,麻油的制造商应是“胡元兴”。在裕廊路11英里的马路旁,可以看到这个商号大大的招牌。连我们小孩子都知道,麻油是产妇必需的食材,因此,谁家的媳妇弄璋或弄瓦,便需要向他们买麻油。
卖冰棍的小贩共有三名。那个身材高大、浓眉大眼的,上牙床有颗金牙的名叫镭,是福建人。他不仅说话声音洪亮,铜铃也摇得最强劲大声。因为他最常出现,村童对他也最熟悉。
记得搬来现居组屋后不久,还曾听见那熟悉的“甘草橄榄,来!”的叫卖声。如今已成绝响,不晓得他老人家可依然健在?
卖麦芽膏的小贩有两人,似乎有亲戚关系。一个较活泼、开朗,一个较沉静、老成。他们的脚踏车铁架上,不仅安置一个盛麦芽膏的陶瓷缸,还摆放几瓶麻油。
上世纪50至70年代,村里的人有三餐吃已算是幸运。不过,有时逢零食小贩来村里叫卖,手头刚好有五分、一角钱,也会学人家买点零食来解馋。
小孩子通常只买五分钱。只见小贩掀开那木质的盖子,左手持一根小竹签,右手先在湿毛巾抹一抹,接着用拇指和食指往陶瓷缸中一捏,捏起一小团麦芽膏,随即缠绕在小竹签上。那金黄晶莹的麦芽膏,吮起来既甜又滑又绵软。吮着麦芽膏,我总会感到好奇:麦芽怎么会变成绵软软、甜滋滋又粘腻腻的膏呢?心中真想看看一下制造它过程,然而总是没机会。
买冰棍可玩“地甘”
甘美苦涩甘草橄榄
这些冰棍小贩的脚踏车铁架上,除了载着一个装冰棍的大圆桶,桶旁还设一个让顾客抽奖用的“地甘盘”。我们买冰棍时,先转一下地甘盘的横杆,只要横杆的坠子停歇在中奖的狭格里,就意味着有免费的冰棍吃,可以省下五分钱。这也等于说小贩要蒙受损失。但对我们来说,心中根本不存在这分同情心,否则也不会动手去转那个横杆。
至于麦芽膏,据说是一种补品。有一回,我看见祖母向小贩买了一小碗,坐在门边吃得津津有味。
第二个也是福建人,身材中等。说话语调低沉,态度和蔼,动作却有些迟缓。忘了他的名字,还记得他住在裕廊路17英里。
来村里兜售零食的小贩,记忆中有三类,较常见的是卖冰棍的,其次是卖麦芽膏,再次是卖甘草橄榄。
另外,他来兜售生意时,既不骑脚踏车,也不摇铃,而是边走边叫卖:“甘草橄榄,来!”他不仅脚步雄健,叫卖声更是铿锵有力。听那口音像是广东人。
除了上述两类零食小贩,村里偶尔也会出现卖甘草橄榄的小贩。印象中这名小贩的衣着较上述两类小贩光鲜,虽然他穿的也是短裤和短袖衣,但看起来显然是浆烫过。
除了服装整洁,他也颇注重卫生。在盛甘草橄榄的竹篮上,他用一条白布盖着,以免沾染尘埃。当有人要买时,他不是直接用手去拿橄榄,而是用一把夹子夹取。我只买过一回他的甘草橄榄。那色泽浅黄的零食透着甘草的香味,吃起来甘美却微带苦涩。只是价钱却不便宜,一角钱似乎只可买得两三颗。
第三个是潮州人,也镶有一颗金牙。他姓吴,名炳辉,是我小一一个同学的父亲。他对小孩友善、亲切,但话不多。他平时当劳工,卖冰棍似乎是偶尔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