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太极武术之外,又来个文房笔墨纸砚?似有文攻武赫嫌疑,令孙辈沉重……华夏笔墨书法,一个传统抒情和记事的视觉艺术——挥毫落纸线条,或庄重朴实、或玲珑婉转、或肆意狂放,展示着中华文字美学的底蕴和筋脉。多年前,观赏云门的《行草》舞剧,只见汉字笔墨线条,随着舞者躯干四肢开阖律动、翻转腾跃……升华成墨趣淋漓的表演艺术,一时惊艳,难以忘怀。据说,云门舞者事前勤于操练禅坐、太极刚柔拳架和文房书法。其实,汉字书法美学,既古典又现代,似舞蹈像音乐,一个笔与墨的表演艺术。

周前,全家动员陪内孙赴小一开学礼,喧哗热闹,触景生情——的确,今朝的小学校像个小戏台,也是个雏型的戏曲学堂竞技场。比较起东方童教之诉求,西方更崇尚培养表达能力、唱作俱佳的小演员,来日驰骋于现实的人生大戏台。说到华族戏台的讲究,它分前台后台,演员登台退场分别通过“出将、入相”或“演古、颂今”的上、下场门……寄望刚脱离幼稚的小孙,今后读书穷理识趣为先,未来能否在社会曲折的舞台上,出将入相、演古又颂今?不如今天先求出入校门平安,开心就好。

说到表演,联想到人生如戏。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诗,源于古早百姓田陌市井间的民歌小调,后经记录梳理而纳入《诗经》,至于演歌演唱成戏成剧,是后事了。东汉初年,西方古圣保罗留下的信笺说: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联想起古罗马的圆形剧场竞技斗兽场。据考,华夏汉族搭戏台、演剧本的“南戏北剧”,始于宋元朝代,通称戏曲。说戏,有大戏和小戏之分,大戏指成熟的戏曲,民间各类的民俗小戏,汉唐时代就有了。清人李调元的《剧话》定了调:古今一场戏也。

当然幼苗成材否,观天机也看教材。翻其书包查看课表,立下了新年决志——诱导其用周末小时段,学习毛笔书写新字和太极拳基础功架。书法临帖仿写重在文情笔趣,习拳不武不斗,只求形正体会即可。百年树人,细水长流,急也没用,否则揠苗助长,得不偿失。事到如今,觉得“含饴弄孙”也是个爷奶私房的表演艺术,过程体验就是亲情,没有短视功利关系,皆大欢喜。

再说人生如戏,小童的成长只有一回,无法倒带重播再来一次。学校德智体群教育课外,爷奶只盼周末分配到的一两小时,身教言教中华古典美学之实践——太极拳术和笔墨书法。今天果种花,明日花结果,须知福至有因呀。

流年似水。算一算,个人师从杨维文,植物园内习拳已满11年。一次茶叙聊到太极武术是否表演艺术? 他教授太极拳半个世纪,始终远离表演一词,说是避免经典拳艺和舞蹈体操混淆。太极拳术,尊古复古,有所宗而施教,花草树木人前,一套健身养性自我教化的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