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粤剧班,却也给孩子多了一个调侃的机会。现在如果觉得我“烦”他的话,他就会催我回房关门,叫我去练习“笃笃仓,哎呀呀”了。

看完了故事,跟着要学看粤曲的“工尺谱”。什么“七多大仓介,木鱼合尺花”,真有点儿像看天书。还好老师的“工尺谱”有加上了简谱注译,不然的话真的是雾里看花了。本来只想学唱歌,想不到却先来了个“文化震荡”,看来学习的路可长啊!

因为定下了今年要“多唱歌”的决心,所以就积极地去找门路。家人说“卡拉OK”不够挑战性,挑激我去学大戏。“深思熟虑”后就选了粤剧,因为我是广东人;打铁趁热,立刻就去冈州会馆报名拜师。

原来孔子的夫人姓亓官(Qiguan),是收集在《百家姓》504个姓氏中的一个复姓。粤曲《去国别妻》里说的就是孔夫人勉励夫君出国另觅明君的浪漫情节。在那个男尊女卑,“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的那种社会环境下,除了姓氏,书里根本没有其他记载孔夫人的笔墨。倒是在《礼记·檀弓》留下了至今还未定论的所谓“孔氏三世去(休)妻”的悬案。

孔子早年在鲁国曾经有过大作为,当强齐欺压弱鲁在夹谷订立盟约的时候,孔子以正义与礼法,智压齐君的气焰,还拿回早前被占领的三座城池。孔子仕途的失败始于他用军事力量“隳三都”,即拆除违(周朝)规修建的封邑的城墙,想乘机打击挟持鲁国国君的三大家族(合称“三桓”)的势力,结果功亏一篑。《史记》也记载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最终导火线,就是鲁君因为沉溺于齐国送来的美女骏马酒色之中,连在祭祀天地的郊祭后要分胙肉(祭肉)给孔子的事也忘了。这就有点儿像年终老板不分花红,意思浅浅,就只好收拾包袱了,来年自己打算了。

我是一个插班生,班上早已有十多位前辈。想我五音不全,连用广东话读《三字经》都“勒勒卡卡”(结结巴巴)的,看来这挑战的确不小,不禁有了想起个英文名Alexander(压力山大)的念头。我问老师我们唱什么曲,老师说:唱孔子。心里立刻一个错愕:什么,用粤剧唱《论语》?等打开曲谱一看,才知道是教唱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看了曲谱,除了找到一堆生字外,还读到好多过去都没注意到的孔子的生平。回到家里,好奇心驱使下立刻开卷温习《史记》《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