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以后,这年轻人“一发不可收拾”,除每年造访台湾,也每周到香港大小旧书店“报到”,慢慢地足迹遍及东京、京都、上海、桂林,以及欧美数大城市的旧书店。

这些年我们每到一个城市,也会钻进当地旧书店“寻宝”一番。今日港台旧书店的确跟旧日大不相同,店内窗明几净,架上文史哲书籍分门别类,品相皆佳,一圈看下来清爽得很。

年轻人没有料到,这本无意中看到的书,让那次台湾旅程“临时变了旧书店之旅”。他按图索骥,在台北寻访书中提及的十多家旧书店,还赶上了光华商场拆卸前的一刻,在地库几家老字号扫货,“最后拖到邮局装进三大个纸皮箱寄回香港。”

逛旧书店,最有趣的还莫过于能与店主聊天。“奇书过眼多”的旧书店主,见的人也多,一眼便知谁是真正来找心头所爱,谁来此买书只为倒卖牟利,性格店主拒与“拖着整箱现金”的客人做生意亦是常有的事。

爱书人写书,煞是好看,尤其是从当年懵懂天真的自己说起——十多年前刚满20岁的黄晓南暑假到台湾背包旅行,在书店无意中读到傅月庵新作《蠹鱼头的旧书店地图》,这才发现世界上还有一种书店叫旧书店(又称二手书店),那里“所售书籍并非最新出版,大多已有上一任主人,机缘巧合才会寄寓于旧书店,等待下一位知音人。”

黄晓南因为爱书,顺手为同好描出了这道可喜的旧书店风景。他不喜被贴上“我看书”的高调标签,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从小培养读书习惯的人,一生都与书为伴,这样的人生实为“千金难买”。他这样说:“詹宏志说自己成于书,毁于书;我没成可言,却或因书而免毁。”说得真好。

黄晓南是一名香港80后,在报馆跑专题新闻。工作之余,他爱淘旧书,常到城中旧书店“遍访寻宝”。最近他把这份痴迷写成文字,新书《香港旧书店地图》于今年7月出版。

读来印象颇深的是,年轻人原以为自己记录的是一个气数已尽的夕阳工业,写这本书不啻于为这个落伍行业“拍一幅‘遗照’”。可沉下去细看一番后,他发现落伍的竟然是自己——互联网时代的旧书店早已实虚同体,今时今日的行家多是“中新世代”,而“老行尊”们也拥抱新时代,有时走得比年轻人还快:经营店面之余,他们花心思经营网络专页,务求书本快速流转;另一方面也没丢掉传统做法,“好料”总会留给识货的爱书人……

在这本新书里,黄晓南介绍的是“自家”香港的15家旧书店,从书店的创办年份、经营人资历,说到各自的选书脉络、情调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