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扶梯早在1859年便开始在美国研发,到了1900年才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亮相,算起来也有百多年的历史了。后来扶梯的专利被美国的奥迪斯公司(Otis)收购,奥迪斯到现在仍是著名的电动扶梯供应商,不过市场已被后来居上的日本和德国分割了。

我国的第一条电动扶梯是在1965年,国泰机构旗下国宾戏院(Orchard Theatre)开幕时启用的。戏院底层是我国第一个保龄球场,国宾戏院也是我国,甚至新、马首个综合娱乐场所。可惜的是国泰机构的总裁和创办人陆运涛已早在1964年6月因空难逝世,没能看到他自己的构思成果。本地的电动扶梯一般都是在户内的,近年来开始有了户外的,在国家博物馆旁边,就设有一条户外电动扶梯,方便游人上下福康宁山。

根据建设局6月的统计,我国有超过6000座大大小小的电动扶梯,而去年年底两个月发生的63宗意外中,有41宗是因为鲁莽行为造成的。相信百多年前发明电动扶梯的初衷,是为行动不方便和有需要的用者提供服务,而不是为了节省时间。

电动扶梯现在已经是大城市里,尤其是有地铁和地下行人道的地方,最普遍的“行人运输工具”了。现代人总是行色匆匆,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约而同,约定俗成,设下了这个“左立右行”(或如台北的“右立左行”)的规矩,就为了省下那几秒钟的时间。不过那省下来的时间,我们又用来做了些什么有用的事情呢?

上个星期六心血来潮想去小印度逛一逛,下了地铁列车,人潮汹涌。顺着人群几乎要到“胸贴背”的情况往前走,跟着人潮上了电动扶梯、站好。突然好像听到背后有些故意发出的轻轻的声响,再看到我前面的行人虽然同样乘搭扶梯,却也继续往上“爬楼梯”,顿时回过神来,赶快也开始爬楼梯了。原来我跟着人群上了电动扶梯的右侧,而根据本地不成文的规定,在右边是不应该停步不前的。整个电动扶梯的路程前后也不到15秒,却有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

爱乘搭地铁到处乱闯的朋友告诉我说,最长的地铁站电动扶梯是在勿拉士峇沙站,什么时候有空的话,应该去那边经历一下才是。

电动扶梯的设计整百年来基本上都没什么大改变,只是建造的材料,机械设计,安全设置,自动化和零件等的科技上有进展。不过除了“楼梯”式,现在也有“行人道”式,在日本为了省地方,甚至有“螺旋”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