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国人,相对于奶粉,我们对某些炼奶品牌:子母牌、女将军牌和价格稍微贵的红十字牛奶更加熟悉和记忆犹新。从来没问过老妈,哥哥们和我是喝什么长大的?非常肯定的是我们都没喝母奶和奶粉,那年头也许没奶粉吧?

侄儿、外甥成长的七八十年代,奶粉已成为婴儿的主粮,最普遍的是克林和某个以数字为品牌的奶粉,大概是十几到数十元吧,分量比现在一小罐只够喝一星期来得多,奶粉属于什么年龄层的都清楚地印在奶罐上。

记得在职场,前辈常“酸”我是喝红十字牛奶长大的,意思是他们的工作能力速度稍慢于我这一代,都怪只能喝价格低,品种劣的炼奶。其实我们都是喝“杂巴烂”牌子的炼奶长大,那个年代购买力低,我不清楚别人家妈妈怎样,我的老妈是根据市场走势,什么牌子便宜就买那个吧。

看着小我七岁、十岁的小妹和小弟的成长岁月,我想哥哥们和我也一样吧。记得老妈的配方:两匙子母牌炼奶加热水注满弯月形的奶瓶,那就是喂饱婴儿期弟妹的奶水了,几个月后,我开始帮忙喂糙米糊。我们就这样长大了。

接着的新一代父母是看着广告来买奶粉了,不管是戴着博士帽牌的,动物牌的,都强调DHA,补脑、补眼睛配方。羊毛出在羊身上,广告打得最多的,价格也不菲。问了年轻同事,是否会买一罐百多元的奶粉?毫不考虑,都说会!她们都属于中高收入的一群。能力较差的只好到处打听哪家中药行的奶粉较合理,事实上真的比任何超市便宜,要不就得跨过长堤采购了。之前有中国毒奶粉,想不到奶粉价格在我们这成了话题。

二嫂刚嫁到新加坡,对奶粉分年龄层不甚了解,奶粉促销买了大人奶粉喂刚出生的侄儿,好像也没甚大碍,“奶粉,不就是奶粉嘛!”侄儿也健康长大,脑袋不比人差,天赋加上后天努力,申请到奖学金等待进他心仪的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