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终究是韩国人,丧尸片拍得似温情片,从起始到结尾皆以淡淡的哀伤打底,不似洋丧尸类型电影的就只是一味冲撞与逃亡。这样说或许不太公道。洋丧尸戏,无论是电影或影集,皆亦有情义叙述,可是因为是白人形象,“文化因子”是基督教的原罪文明,情义的感染力便比不上向来强调恩、怨、报的亚洲世界,至少看在亚洲观众眼里,后者有一份额外的亲。
当香港人的《寒战2》拍得似嬉笑闹剧,韩国人把《尸》拍得似文艺电影。散场时,有人红肿着眼,仿佛看完《不了情》之类的片种,又是另一种关乎电影的意料之外。
想起你
因此丧尸追逐了一百多分钟后,层层叠叠了几番哀伤,终于到了伤感的高潮位,音乐响起,生离死别在高速行进的列车上进行,在艳阳的黑暗阴影下诞生,女观众们纷纷流泪,戏院里响起一阵嘶嘶沙沙的掏纸巾声音,以及蟋蟋蟀蟀的醒鼻涕杂音,替电影在银幕以外增添温馨。
相信没几个人预先料到,今年暑假档期竟由丧尸担起卖座大旗,而且不是西人的黑白丧尸,而是黄种人,亚洲人,并把场景限制在列车之内;一群群的恐怖丧尸在大银幕上狂嚎追逐,正值捉精灵游戏狂热在现实街头尚未退潮,难免特别令人看得心惊胆跳。
《尸杀列车》正是范例。父子之情,夫妻之爱,男女之恋,朋友之义,一串串的怨仇报答由头到尾穿插在种种追逐之间,这才是主角,各式演员的责任只不过是把它们呈现出来、彰显出来,各式丧尸更只是电影里的必需“设备”,像各式道具的小对象,恐怖归恐怖,但也只是为了提供一种反差,好让伤感的情绪更伤感。情绪永远是在相对的脉络里始可显现,单纯的快乐不是最快乐,必须以对快乐的消逝为对应才最让人珍惜;单纯的悲哀亦非最悲哀,必须在喜悦的背景里突现出现才最磨削人心。
此之所以当好莱坞改编亚洲电影,无论是日本的《贞子》或韩国的“Bad boys”以至香港的《无间道》,不管用了什么大明星大卡士,拍出来的感觉总似走了样的奶茶,明明亦有奶有茶,却总味道不像。那是因为欠缺了怨、仇、报的文化基因,编的演的拍的都缺了最核心的神韵。洋观众看不出来,亚洲观众却一看即知那不是自己的东西,有很大的距离,等于洋人只要是云吞面便吃得津津有味,香港人则一吃即能区辨不同店铺的口感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