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马华文书出口到台湾

我们缺卖书人才,面对顾客时要能聊、接地气,背后要做功课,懂自己的商品,这需要大量的阅读,不管是在台湾卖新马书,或是在新马卖台湾书。

缺卖书人才

让我们一起且健壮且远行,因为故事才刚开始。

卖书取决于好不好看

光展示就想卖书是不够的,需要营销、策划、生产内容。传统上,新马华文出版花更多资源在编辑和出书,但在营销和卖书的投入甚少。

这次在台北书展学到太多,一时不能尽述,最大的收获,就是“知不足”,如同四年前我踏进草根之时,而做文化的事,是没有捷径的,光有资本也没用,唯有多阅读多写而已,还需要时间累积。

那时我想到的点子是,我们平日在草根卖进口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书,有没有可能反其道而行,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文书籍,出口到台湾的巿场去,之前好像没有人做过这件事。

也记已逝去的爱情。

这次参展和活动有关的书都卖得不错,这和我们之前在草根的经验相近,可见光展示就想卖书是完完全全不够的,需要营销,需要策划,需要生产内容,传统上新马华文出版花更多资源在编辑和出书,但在营销和卖书的投入甚少。这次在台北书展的资本投入回收实少,但可以因为这样多卖出一些书,那都是值得,都是长期的投资。更重要的是,我们实在是很缺卖书的人才,卖书实难,因为面对顾客时要能聊要接地气,但背后要做功课要懂自己的商品,这需要大量的阅读,不管是在台湾卖新马书,或是在新马卖台湾书,这样的人才都非常欠缺,需要花时间去培育养成。所以文化产业永远都是蓝海,因为只要多跨域和交流,永远都有新巿场可以创造更多产值和工作机会。

我觉得新马华文出版物,能不能进入台湾的出版巿场为台湾的大众读者所接受,这其实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没有太大关系,完全只取决新马华文书是不是好看、有趣,有吸引力,做得好不好而已。如同台湾听众听孙燕姿梁静茹的歌,也没有在乎他们是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人,只是因为歌好听。我希望我们能做出一些可以在台湾巿场竞争的书。今后只要台湾的通路一开,新马的华文创作者,知道自己的大作品会在华文世界被阅读,也会更有动力写出更好的作品。

经过一年的努力和筹备,我们成功地在台湾注册公司,将总量超过4000本,种数超过200种的新马华文书籍,运到台北,在这次的台北书展亮相。

这次参加台北书展时,其实我常想起去年的台北书展,和在台北生活的日子,觉得很感伤。

“将数千本新马华文出版物带到台北参展”,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其实牵涉很多很复杂的细节,订书、物流、报关、仓储、策展、展位、展册、人力安排、销售、讲座、会计等等太多太多,全靠凯俐独力完成,我出资容易,凯俐实际执行才真正劳苦功高,这次参展过程也多依赖凯俐在台湾独立出版界的经营和理解。

新马的华文出版在自己的巿场巿占率其实并不高,因为要面对其他语文书籍和其他国家进口书的竞争,很多时候,即使在自己的巿场,在书价上也没有占到便宜。但在新马本土巿场和台湾书竞争,和在台湾巿场和台湾书竞争,后者还更困难是更高的境界。新马的艺文工作者常被消费者批评,只会诉诸本土悲情要消费者支持,我觉得没关系,那我们就努力做一些真正有品质可以让台湾和其他华文世界读者买单的好书,证明给大家看。

今年台北书展的官方整体销售数字较去年差,天气太冷和遇到地震确实是有影响,参展的出版界朋友大概都遇到相同的情况。参展的第一天我就意识到我之前的计算是过分乐观,立刻大幅下修预估数字,这是我们在新马时比较少遇到的情况,(我们就只有晴天和下雨而己,如果印度尼西亚不烧芭的话),也是有趣的领悟。但幸好星期六、日两天数字追回非常多,又比我下修后的预估好,所以乐观地想确实新马华文出版物在台湾巿场还是有很大的潜力。

参加书展的好处是可以直接接触读者,这六天除了参加讲座和社交的时间外,我也蛮多时间留在展位观察。这有点自我提醒草根刚开时自己常坐在柜台自己顾,因为近年太忙比较少这样做。

当然,新华华文书卖出版权到台湾早多先例,我觉得这和出口书是可以分工的,量比较大的比如超过1000本的直接在台湾出版,量比较小或是比较想保留新马原汁原味的我们就出口处理。

去年2月,在凯俐的安排下,我人生第一次以作家的身份在台北书展登台,分享我自己的文学作品,和我在新加坡草根和马来西亚大将的产业经验。那时我因为个人的感情生活,每个星期坐飞机往返台北,所以也想在台北做一些文化相关的事。

虽然这次参展马来西亚的色彩还是强些,但我一直也想做新华,只是新元强势而且新加坡物价高,出口不易,资本有限,尚需时日。感谢新加坡金笔奖新诗首奖得主陈瑜燕特地飞到台湾,分享她的在草根出版的诗集《祖母说》,展现她语文天赋,用华语福州话英语朗诗的效果非常震撼。草根出版的另外两本诗书,曾入围2016年新加坡文学奖,沈璧浩的《都巿录》,和我个人去年年底刚出版的《倒叙》,都在台北书展现场卖出一些。

台北书展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让同业可以互相交流和认识,这是很多台湾出版同仁,明知会亏钱还是参展的原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文书展似乎都比较缺乏这个功能,我想是不是在继新华作协和马华作协一起出书之后,新马也可以做一个一年一度的新马华文出版和书产业论坛,邀请大家一起来多交流多认识,这样可以谈出更多的合作计划,大家一起把饼做大。因为我发现很多我以为彼此应该认识的人,其实是不认识或不熟悉的。

我认识凯俐应是2016年在吉隆坡KLCC书展的时候,一个台湾女生,来到马来西亚,在我的讲座后和我自我介绍说她在台湾做一家独立出版社名为松鼠文化,想做马华文学。为了表示对她的支持,我将我最好的作品《消失了你我的国》授权给她做台湾版,我们因为出版社和作者的关系开始有比较密集的联系。

我便和凯俐在电话中讨论此事,问她有没有兴趣执行,我还记得我们决定一起要做这件事时,我人在碧山,一个晴天的下午。

新马华文出版论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