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提供照片
新加坡以多元种族社会著称,学校每年7月庆祝种族和谐日,我国还不时修订和制定法律对付伤害宗教或种族关系的人。然而,我们的社会仍存在种族歧视。
他和同事们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少数族群人士称,他们曾因种族而无法获得某些工作或晋升机会。
●《世界的一天》,作者安野光雅:看看不同时区的国家、家庭和文化。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网站,六个月大的婴儿已有能力注意到包括肤色在内的人体差异;也有研究显示,年仅5岁的儿童已会表现出种族偏见的迹象。因此,家长如果忽视或回避种族相关话题,只会使孩子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引发更多问题。
美国弗洛伊德事件引发全球反种族歧视浪潮,家长可借此事件灌输孩子正确的种族观念。然而,要让年幼孩子了解种族、歧视、特权和多元性等课题并不容易,育有三个孩子的年轻妈妈洪琳鑫有好建议。
看到这么多不公的新闻,洪琳鑫深受困扰,认为有必要和孩子讨论这个重要课题。她说:“孩子的品格发展是金钱买不到的。我和先生希望把他们养育成善良,为他人着想又有韧性的人。这些谈话对于塑造他们的世界观至关重要。”
除了阅读,洪琳鑫还会给孩子看世界各地孩童的照片,借此讨论其他国家孩童的衣食住行,让孩子们知道“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其他小朋友可以和我们一样,同时也可以不一样”,希望借此启发他们去帮助弱势群体。
●《人》,作者Peter Spier: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与族群,让孩子看到每个人的鼻子、身形、发型、肤色、爱好都不同。
洪琳鑫是百宝书网络书店的创办人,弗洛伊德事件发生后,她也在社交媒体Instagram(@mystorytreasury)上推荐几本适合家长和孩子阅读的书。
洪琳鑫推荐的
阅读书单:
马修说:“所谓的种族主义包含很多东西,如偏见(对少数族群不利的态度),歧视(对少数族群不利的行为)或因某人属于某种族而对他表现出不友善行为。”
上个月,美国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警员跪颈致死一案引发全球反种族歧视浪潮。洪琳鑫(31岁,网络书店店主)一家人当时透过YouTube收看关于美国示威活动的新闻直播,7岁和5岁的儿子好奇地问发生了什么事,开启亲子间关于种族与歧视的话题。
言传不如身教,洪琳鑫和先生也鼓励孩子们与不同种族的邻居打招呼和交朋友,也曾和孩子们一起送饮料和点心给区内的清洁工。
洪琳鑫还有一个五个月大的女儿,她选择让女儿看那些以不同种族的孩子作为故事主人翁的图片故事书,让她从小就知道世界是多元的。看书后,洪琳鑫会引导孩子们反思新加坡的情况,因为身为华人,“我们未必意识到其他种族或客工们的处境。”
利用图片、上色
让孩子了解世界的多元性
她说:“我给大儿子看关于皮肤的图片,告诉他有些人的皮肤比较黝黑,是因为他们的黑色素比其他人多。我们也透过互动式立体书探索人体的奥妙,包括人的骨骼、消化系统等等,最终让他了解我们其实都一样。”
洪琳鑫在朋友的建议下,让二儿子使用不同深浅的褐色彩笔为纸片人上色,同时和他聊每个人的肤色都不同,生活中是否认识不同肤色的人,以及他对他们的了解等等。
父母态度将影响孩子的看法
另一种较常见的种族歧视行为是,单凭不准确的观察就对其他族群下刻板印象的评语,如说某一族群的人好吃懒做,某一族群的人容易酗酒等等,或开其他种族的玩笑。
马修说:“种族笑话并非无害。有些少数族群人士已经感到自卑,这些笑话会加深他们的自卑感。尽管有些人认为好友之间可以拿种族开玩笑,但那些跟着嘲笑自己族群又想尽办法撇开与族群关系的人,有时会倍感内疚。”
然而,要让孩童了解种族、歧视、特权和多元性等课题并不容易。洪琳鑫和先生主要透过阅读,带领孩子接触和探讨这些抽象的概念。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修博士(Mathew Mathews)受访时也认为:“父母在塑造下一代思想方面具有巨大影响力。他们肩负重大责任,帮孩子做好准备,适应当今如此多元的世界。因此,当父母选择沉默,不和孩子谈论种族歧视问题时,看起来会像是在支持种族主义或不认为这是个大问题。若父母明确表态,指歧视其他种族或对他们持有刻板印象和偏见是不可接受的事时,这将大大影响孩子对于此课题的看法。”
●《不一样,没关系》,作者Todd Parr:学习接受自己和他人。
洪琳鑫的丈夫向孩子们解释,示威者很生气,因为警察已不止一次不公平地对待有色人种导致后者身亡,而弗洛伊德之死与高失业率让许多人忍无可忍,走上街头。不过,他也同时提醒孩子们,因为气愤而破坏雕像和抢劫店铺是不对的。
●《你把水桶加满了吗?》,作者Carol McCloud:看到我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了解我们每天都可以选择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