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来新深造至今一晃近三个春秋,并于前不久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QE),算是对自己的一个阶段性小结。走出书斋,游龙寄趣,此划龙舟体验,令我对龙舟文化有了新的认知和感悟,收获颇丰。

据了解,新加坡有不少民间团体热衷于赛龙舟,参与者不分种族、年龄。华族以外人士及年轻上班族的加入,使这项运动成为跨越种族、文化、地域、时代的交流平台与契机。如此一来,所谓“传统”,不再是历史博物馆的馆藏,而演进为与国际摩登大都市当下生活和谐交融的娱乐消遣。借此机缘,我们能够看到人与人、文化与地域、历史与当下,相遇碰撞的奇妙可能,而这也正是新加坡多元文化交融的一种呈现。

龙舟的平稳前行,有赖每一位队员的精诚合作。近20名队员主要是来自狮城各所大学的中国南海留学生,他们有的训练有素,有的初次接触,水平参差,但丝毫不影响彼此的体谅、照顾,并借此机会愉快地畅谈、交流。这样的互相切磋、频繁沟通,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在合作中的默契,因而在返航过程中,队员们的动作愈发整齐划一,龙舟的前进速度更胜于前。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广东南海留学生联盟(新加坡站)组织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划龙舟活动,领略非一般的体验。活动有幸邀请到新加坡龙舟国家队教练Mr. David亲临指导。

龙舟在河道划出行进的轨迹,两岸的景致徐徐铺陈于眼前。新加坡加冷河@碧山—宏茂桥公园项目,在东南亚等热带区域具有创新意义,它成功地把自然河道与公园融为一体,为市民打造了一个亲近大自然的理想去处和嬉戏场所。行舟于加冷河上,我们从有别于以往的角度观察熟悉的地标:滨海湾花园、滨海湾金沙综合度假胜地、鱼尾狮、摩天轮……生活的步调慢下来了,尤其在小舟停止前进,随波漂流的时候,面朝加冷河,与我们对望的鱼尾狮,相较被游人、镜头、闪光灯层层包围的它,更能显出假日的悠然与从容。

在登船实践的过程中,教练身兼数职:船长、指导、摄影等。身为船长,Captain David主导龙舟的走向,安排座位的次序,指挥划桨的频率;作为指导,他不厌其烦地纠正队员的动作和姿势,并不时露两手绝活做示范,让大家一饱眼福;兼职摄影,他则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何谓“技多不压身”,记录下精彩、难忘瞬间的同时,引领船只平安归来。

当天活动在加冷河上举行,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令集合时间延后了一小时,但这并没影响联盟成员参与的热情和兴致。热身过后,教练带领队员分组,讲解注意事项,并耐心传授、指导划龙舟的动作要领,包括:握桨姿势、起落节拍、团队合作等等。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宋·黎廷瑞)。龙舟竞渡,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是一种具有浓郁民俗文化色彩的大众娱乐活动,已流传两千多年。从这次体验活动中,笔者意外发现,狮城的划龙舟已发展成一种更日常、更包容的健身竞技方式:就时间来看,不局限于端午时节,只要有公共假期方便船员集训,便可相约进行,如同爬山远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