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的新加坡人,登陆African Market Place的网店africanmarketplace.sg/,宛如到南非游一趟美食之旅。

风格鲜明奔放的非洲生活时尚文化传入新加坡后,很快就融入新加坡。它体现的是大航海时代,欧洲、非洲与亚洲一场大迁徙与文化的传递。

疫病暴发后,每售出一件产品,她便将其中20%捐给肯尼亚SHOFCO慈善组织,让他们为贫民窟安装水箱与洁手液,帮助居民时时保持卫生抗疫。

OliveAnkara创办人伊菲奥玛(Ifeoma Ubby,36岁)外表像豪迈的非洲人,英语却带意大利口音。原来伊菲奥玛的父母在1980年代从尼日利亚移居意大利,她在意大利出生长大。

雀娜是第四代非洲印度裔,也以非洲身份感到自豪,她在家说印度语,跟非洲制造首饰的非洲师傅则用斯瓦希里语(Swahili)沟通。

走入伊菲奥玛位于中峇鲁的OliveAnkara服装店,如穿越到非洲尼日利亚,被五彩缤纷的非洲蜡染花布Ankara撩得心花怒放。非洲蜡染虽让人联想到印尼峇迪,但它的颜色、图案更自由、狂野、奔放。

非洲蜡染布摩登旗袍

网店也扛起南非美食文化大使的任务,不定时在网上分享南非食谱。网店客群目前70%是外籍专业人士,30%是新加坡人,菲奥娜看好新加坡客户将逐渐增加:“新加坡人在疫情前常出国,对外国文化接受度很高,加上国人爱尝鲜,我认为南非美食在本地很有潜力。”

店里还引进南非红酒、白酒、威士忌、琴酒,以及一种把非洲特色甜点,比蛋挞奶味更重的Melktert制成酒的甜酒。

然而,她无意复制非洲部落的美学,而是与当地工匠合作,用他们的技艺制造有非洲精神的当代首饰和家饰品。

雀娜在肯尼亚土生土长,却是印度裔,初来新加坡时,许多本地人搞不懂她的非洲身份。她透露,许多人有所不知,非洲的印度裔社群很大,因为英国人在19世纪将印度劳工引入非洲,到甘蔗园做劳工,也有印度移民来开采煤矿,建造铁路,后来有较富裕的印度人以英国身份乘船到非洲经商,在非洲开枝散叶,形成壮大的印度族群,也发展出独特的非洲印裔文化。

African Market Place的老板娘菲奥娜(Fiona Raissig)在津巴布韦出生,在南非长大,嫁了德国夫婿后,在1987年移居香港。香港回归前全家移民新加坡,在亚洲住了32年,对新加坡文化了如指掌。

当你越接触现代非洲文化,你会发现他们跟我们一样文化多元;我们被非洲“异”情所吸引,但了解更多后,才发现我们其实有所相“同”。就这样,新非文化在狮城搭起了桥。

除了黄铜,她还使用非洲牛角制造首饰,将拥有不同技艺的工匠牵在一起,分工完成一件首饰。牛角先由一批工匠磨平抛光,展现出像象牙般的质感,再交予黄铜师傅结合起来。她强调:“和禁销的象牙不同,这些牛角是人们屠宰取用牛肉、牛奶后废弃的副产品,我们看到它的再生价值,取来制作首饰。”

OliveAnkara地址:79 Chay Yan St #01-02 S160079,网站:oliveankara.com/

俗称“大象酒”的Amarula甜酒也值得一试。这是用阿玛茹拉树结成的芳香果实酿成,口感似爱尔兰百利甜酒,但更清香,像喝香草冰淇淋。

菲奥娜的南非食品仓库,有许多熟悉的Biryani印度香料、Tandoori印度烤鸡香料等。她说,因为殖民历史,英国、荷兰、葡萄牙人把印度和马来的香料、食材带到非洲。这些食物融入当地,成为南非的国民美食,而许多当地人还不晓得它们跟印度和马来文化有隔着海洋的千丝万缕关系。

引进南非葡萄酒

随着近年越来越多非洲学生、工作人士与创业者迁来狮城,加上新非两地贸易来往变得频密,新加坡有志成为非洲企业通往亚洲的门户,在2017年两地贸易总值97.8亿元,本地更有超过60家公司入驻非洲50国。

菲奥娜——在亚洲住了32年

Ashepa Lifestyle网站:ashepa.com/

她说:“我回到故乡,花了三个月在内罗毕最大的贫民窟Kibera,找到第一个跟我合作的黄铜师傅。在当地,男性做首饰很稀有,他做了很多行业讨生活,最终靠自学的黄铜首饰在街上买。我没做首饰的根底,看中他精细的手艺,给他看我的草图,他告诉我,我的设计行不行得通。我视他为设计伙伴。除了他目前还多了一个黄铜师傅。”

旅行能开放我们的视野,挑战我们的思维,记者访问三家非洲品牌女创办人后,对非洲文化的既定认知也被颠覆,意识到人类近代史就是一场巨大的迁徙。我们跟非洲那么遥远又那么近。

南非美食文化大使

因为经历过不同文化的洗礼,她在1999年开了家德国食品专卖店,因为思乡,她常光顾本地一家南非食品专卖店。为了让本地南非社群能继续吃到南非食品,店主收山后,她2014年接手,改为现在的名字。

伊菲奥玛说:“跟峇迪一样,非洲蜡染每个图案都有一个故事和寓意,譬如风速飞鸟提醒人们要珍惜健康、自由和财富,因为它来得快,某一天也将去得快;有字母的图案暗示穿者的教育程度,是一种社会地位象征;涟漪图案则代表着对人的影响力。和峇迪不同,非洲蜡染双面都会染图,手工耗时,也显现出它的价值。”

本地人看到非洲蜡染布会想到熟悉的峇迪布,非洲蜡染布确实受印度尼西亚爪哇峇迪蜡染的影响。曾统治印尼的荷兰人一度尝试在荷兰便宜地复制蜡染花布,以较低廉的价格回销印尼,但有骨气的印尼人仍钟情于自家的峇迪,荷兰商船于是在19世纪末把荷兰蜡染布推介到非洲市场,想不到竟大受欢迎,甚至还成为今日非洲身份的符号。OliveAnkara牵出的就是亚非欧之间这有趣的文化拔丝。

为更贴近本地民情,伊菲奥玛用非洲蜡染布来裁剪摩登旗袍和日式外套,并称之为Afromonos,作为非洲文化的相会和结合。她说:“我来新第二年,参加一个印度同事的婚礼,看到华人同事穿上印度纱丽赴宴,新加坡社会各族群文化的水乳交融,让我觉得真是太棒了。自创品牌后,我也想找机会来体现这种和谐的文化交融,便在2018年推出非洲蜡染布裁剪的摩登旗袍定制服务。但我特地选在6月而不是农历新年时推出,因为我不想被误读为硬生生将两种文化摆在一起来敛财。”

雀娜——第四代非洲印度裔

菲奥娜2014年接手这家店后开辟网店,请了也来自南非的店长妮姬(Nicky Hayes)拓展南非选酒,目前店里有800件商品,150件是南非酒。

伊菲奥玛——意大利出生的非洲人

受冠病疫情影响出不了国,国人都在国内找旅行的感觉。要“假装出国”就“去”远一点,譬如非洲。

2017年创办的Ashepa Lifestyle,在本地售卖非洲手工精致首饰与家饰品的雀娜(Chetna Bhatt,39岁),跟英籍印度裔夫婿于2015年移居新加坡。

这几年我们也开始能在新加坡体验非洲时尚文化。风格鲜明奔放的非洲生活时尚,移植来到新加坡这赤道热带岛屿,不但没有水土不服,还盛放出繁花似锦。在本地,就能找到自豪地插上非洲旗帜的服饰品牌OliveAnk ara;非洲工匠手作的首饰与家饰品牌Ashepa Lifestyle;专卖南非进口食材与美酒的网店African Market Place。

非洲简约慢时尚

在阻断措施期间,她和丈夫一同将用剩的非洲蜡染布缝制首批60个口罩,除了放上网站售卖,每周还捐赠给本地不同的慈善机构,包括帮助客工、穷人、无家可归的跨性别者等,作为帮助新加坡社群的一份心意。这口罩极受欢迎,几个月半捐半卖了数千个,是OliveAnkara目前最热门的产品。

雀娜将她设计的首饰形容为“Afrolux”——来自非洲的简约慢时尚精品。

值得推荐的南非特色食品有腌红甜椒、腌无花果、无花果酱,以及有近170年历史的Mrs H.S. Balls印度式特辣酸辣酱等。连锁烤鸡店Nando's也来自南非,粉丝可上网店买到它们招牌香辣Peri-Peri酱。菲奥娜也跟本地精致肉店Baggie合作,在本地制作南非版的“肉干”Biltong。店家用胡椒、芫荽籽与粉和南非香料腌制澳洲牛肉后挂起风干,味道比我们熟悉的肉干鲜嫩,别具一番风味。

皮诺塔吉(Pinotage)红酒在店里非常畅销,它于1925年问世,用南非最具特色的葡萄品种黑比诺(Pinot Noir)和神索(Cinsaut)的杂交品种酿成。

菲奥娜说:“南非酒在国际越来越受瞩目,但本地酒商引进的南非酒只供应给餐馆酒店,随着越来越多新加坡人到南非度假,打高尔夫球,带着当地美酒佳酿的回忆回国,他们也开始到店里找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南非酒。”

七年前,伊菲奥玛以癌症研究员的身份移居新加坡,在新加坡与意大利籍夫婿结婚时,心系非洲文化,请阿姨在非洲为她找当地布料裁剪的结婚礼服。结果,鲜明大胆的印花图案惊艳她在本地的朋友,热烈的反响给了她动力,三年前在新加坡开设首家原创非洲蜡染布服饰店,品牌名字OliveAnkara就是将她的意大利和尼日利亚双身份合体而成,Ankara指的是西非常见的传统非洲蜡染布。

她近年也与加纳和马达加斯加的女工匠合作,将她们平日用拉菲草、棕榈叶编织手工品的技艺用来编织包包和家居饰品。

品牌名字Ashepa源自她的出生地肯尼亚的马赛游牧族,是快乐的意思,她叠戴首饰的灵感也来自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