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德国建筑师奥雷·舍人(Ole Scheeren)也曾为北京央视总部大楼“大裤衩”操刀,这位明星建筑师的私生活同样精彩,他是港星张曼玉的前男友。

高耸的礼拜堂为热带天气而造,有通风效用,教堂内的彩绘玻璃窗衬托建筑之美。圣休堂在2005年被市区重建局列为受保留建筑。据悉,圣休堂后院曾有个小农场,养了羊、猴子、鹤驼等动物,给附近居民带来欢乐。

5: 汉杰巴回教堂

1: 东陵福

周边景致极佳

东陵福(Tanglin Halt)的名称由来和火车有关,“东陵”源自附近的小山丘,闽南语称“大东岭”(Tua Tang Leng)。由于马来亚铁路早年在该区的交界处有个火车暂停处,也就引用了英文“Halt”字(意指停顿)。

命名汉杰巴是为纪念一位马来民间故事的烈士,汉杰巴对战友的忠诚与英勇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回教堂所衔接的惹兰韩日巴(Jalan Hang Jebat)有几栋英殖民时期保留下来的住宅,这里老树林立,环境清幽。

汉杰巴回教堂是另一个因铁道而衍生的地标。建于1973年,早期临时搭建,供附近的马来族兵队膜拜。其建筑特色是有着甘榜锌板屋的结构,相当淳朴。由于距离铁道区区几步,信徒们以往必须跨过轨道抵达。

傍晚时分的景色又稍有不同。那天邂逅一只在和煦的阳光下做日光浴的变色树蜥,看它晒得多舒服,萌呆了。步行几步,一只黄鹂鸟从眼前飞掠,不一会儿躲入栖息处,好不自在;想想我们人类本应与自然界的动物和睦共处,尊重彼此的生活空间。

铁道走廊的落实让我们能在住家后院与大自然并存,疫情当下,格外珍惜。期待铁道走廊总工程的竣工,届时能在城市的脊椎步行24公里,从南到北,尽情挥洒汗水;在火车曾经驶过的长廊,留下足迹。

值得一提的是,从联邦道至惹兰奇兰巴叻的步道中,涵盖了岛国个别时期的住屋特色。波斯陶路及亚历山大地段的英殖民地黑白屋、东陵福早期的政府组屋,以及设计出众的翠城新景(The Interlace)公寓,塑造一座向上发展的个性化城市。

在丹戎巴葛火车站搬迁至兀兰新站前,我给自己一个往返邻国居銮的小旅程。用火车的速度观赏岛国风情,犹如沿着城市的脊椎奔驰,车窗外的浮光掠影让人目不转睛,这才发觉,原来铁道两旁衍生许多平时被忽略的辽阔景致。

经岁月的提炼,今天的东陵福已是个老邻里;杂货店、发廊、花店、裁缝店一般都经营超过半个世纪,很草根,散发庶民气息。熟食中心美食汇萃,尤其是红豆冰摊贩,多样化且价格亲民。

走道周边景致甚佳,包含东陵福老区的人文景观、新旧住宅建筑、各宗教场所、亚历山大医院的英殖民地旧楼等,皆能够从新鲜的视角观望岛国。

4: 曼尼哇拉庙

联邦道至惹兰奇兰巴叻的铁道走廊,三分之二的路段途经女皇镇区。作为新加坡的首个卫星镇,女皇镇的历史深厚,不乏文化遗产,因此看点颇多。踏青的当儿可以借此多了解旧铁道周边的人文与建筑景色。

火车声远去9年,从联邦道至惹兰奇兰巴叻的一段铁道走廊已悄然开放,这段少说有三公里长的“城市脊椎”,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成了国人踏青好去处;从起点到终点有延绵的风景线,每一步皆有看头,还涵盖了岛国个别时期的住屋特色,让人从新视角观望狮城。

6: 翠城新景公寓

3: 圣休堂

往前步行约400米是一所很有甘榜气息的汉杰巴回教堂(Masjid Hang Jebat),当年因铁路而建。在方圆短短数百米就有天主教堂、印度庙和回教堂,体现了岛国的多元与包容性。

2: 波斯陶区及亚历山大地段

铁道走廊的周边看点

好多国人对这条长达24公里的铁道充满依恋;无论有没有乘搭过,都曾看过火车穿行的掠影,或听到火车震耳欲聋的轰隆声。我怀念火车划过城里的日子,钢骨水泥中有郊野的况味,偶尔能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引人遐思。

随着东陵福于2014年纳入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后,该区的部分居民已陆续搬迁到附近杜生区(Dawson)一带的新组屋。去年6月,邻里诊所明氏药房(Meng's Clinic)的老医生在经营长达55年后卸下医袍,与居民们数十载的情谊浓得化不开,含泪告别,真叫人动容。不久的未来,东陵福将大翻新,希望在新旧交替间,延续这股邻里情。

孕育丰富的自然生态

提及Chap Lau(闽南语“十楼”),很多老一辈的国人都知晓指的是东陵福。该组屋区在上世纪60年代期间建成,建国初期为解决棘手的住屋问题而兴建许多10层楼高的组屋,因此俗称 “十楼”。

台湾铁路达人作家刘克襄有段文字:一座迷人的大城市,往往有一条适合流浪的铁道,让城里的人获得解脱。说的正是这种情怀。

东陵福和波斯陶区仅隔一条铁路,成了通往这个旧殖民地色彩浓郁地区之途径。由于依山而建,须爬阶梯,来此仿佛置身异地。这里的黑白屋当年属英军的民宅,目前部分单位出租给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是个风韵犹存的艺术村。

这段少说有三公里长的铁道走廊成了我松懈身心的好去处,尤其是冠病阻断措施实行期间,无需离家太远便能亲近大自然,吸收满满的正能量,很疗愈。

附近的居民也纷纷来此舒展筋骨透透气;散步、跑步、骑脚踏车、轮滑、遛狗……大家在共享绿色空间的当儿,都自觉性地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尽一份社会责任。

2011年6月30日,当最后一班火车驶出丹戎巴葛火车站北上马国,意味着情牵新马几代人的铁路完成了悠悠80载的使命,火车的鸣笛声也成了绝响。

铁道停止使用后,不少民间团体纷纷发声,请愿将轨道保留,毕竟这是我们的集体回忆。市区重建局收集了国人的反馈后,最终决定把这个被大自然围绕的火车路线发展成一个铁道走廊(Rail Corridor)。

坐落于东陵福入口处的圣休堂是女皇镇的显眼地标,建筑形状如日本折纸独具一格。

晨光明媚,满地的紫色牵牛花迎着阳光绽放着,煞是好看。牵牛花虽然不比其他花卉雍容华贵,看似平凡无奇,甚至有些俗气,却能屈能伸,展现坚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借鉴。

我经常独自一人来此踏青,通常选择走一小公里,边徒步边沉浸在鸟语花香中;铁道走廊孕育丰富的自然生态,可以放慢步伐探索。

遇到好天气,偶尔会选择走较长一段,有远足的野趣。从东陵福为起点,先感受邻里气息,同时欣赏蓝色教堂圣休堂 (Blessed Sacrament Church)及毗邻的印度庙宇曼尼哇拉庙(Sri Muneeswaran)的建筑美学,再从后边的小径拐入铁道走廊。

铁道走廊的工程浩大且耗时。根据发展蓝图,几栋地标性的建筑如丹戎巴葛火车站及武吉知马站会做保留,其余的轨道皆一一拆除。个别段路届时会增设不同的康乐设施,发展潜能大,很是期待。

圣休堂花了7年承建,并于1965年对外开放,与新加坡独立同年,由澳大利亚籍建筑师James Gordon Dowsett所设计。低垂的折型外观似帐篷,灵感来自圣经的会幕(Tent of Meeting)。蓝色外层予人平静祥和的感觉。

除了住宅,这里早期还是个颇具规模的工业区。我对东陵福的最初印象是可可粉的味道,犹记得上世纪80年代念小学,校车路过时总有一股香浓的巧克力味扑鼻而来,味道来自家喻户晓的巧克力品牌Van Houten厂房。

亚历山大地段也曾是英军基地,沿着铁道走廊依稀还能看到一些殖民地时期的产物,如亚历山大医院及对面的黑白洋房,别有一番风情,而医院旧楼的几何形装置建筑特征相当别致。

当年在铁道旁值勤的工人都会在工作处设立神坛或庙宇,以保平安。位于东陵福的曼尼哇拉庙原是个铁路小庙宇,后来为了日益增加的信徒而在1998年迁移与重建,即目前这座气魄非凡的庙宇。

曼尼哇拉是印度教里家喻户晓的神明,地位崇高。这座庙有手工精湛的雕塑,非常传神,色彩鲜明。庙宇香火鼎盛,信徒逢节庆来此祈福朝拜,为老区增添生气。

数月前,从联邦道至惹兰奇兰巴叻(Jalan Kilang Barat,红山工业区)的一段铁道走廊已悄然开放给公众使用。原本的石子路脱胎换骨铺上土色的混凝石步道,方便行走。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之余,走道两旁还特别栽种幼树和灌木,假以时日必定成荫。

轻易消耗一万步

邻近铁道走廊尾端是设计前卫的翠城新景公寓。这个令众人啧啧称奇的魁梧建筑乍看犹如堆砌的乐高积木,其结构干脆利落,颠覆了建筑常规,不规则中却线条和谐,备受瞩目,获国际建筑奖项无数。从铁道走廊近距离欣赏该建筑,颇有视觉震撼。

吾家离铁道走廊仅几步之遥,从窗口望出去能够俯瞰好长一段,这些年就目睹了火车轨道转换成铁道走廊之漫长过程。

这段铁道走廊从起点到终点有延绵的风景线,每一步皆有看头,快步行走约半小时,倘若深入探索各景点可耗上两三小时。我计算过,来回徒步,很快便能消耗一万步,甚至破表,确实有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