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作者也强调:“这是一部小说,不是回忆录,虽然许多人物与叙述都有原型根据,但为了让小说节奏保持顺畅,书中不少情节是虚构的。”
叶霜也在后记中提及撰写本书的动机:“我在个人的第一本著作《红潮》里,梳理了当年出版的一些左派小说,并称之为‘工人小说’,而这些小说的一个明显缺点,就是流于概念化,因而受到当年的文艺理论家的批评与诟病。撰写《红色年华》,目的之一就是要写出有血有肉的左派小说人物,打破过去的公式化框框,让读者能够真正感受到他们的心声。”
本地前新闻工作者叶霜(原名朱成发)近日出版长篇小说《红色年华》(玲子传媒出版)。
关于本书的特点,《联合早报》前总编辑林任君在本书序言有客观的评价:“我觉得,无论是小说也好,报告文学也好,《红色年华》确实反映了1970年代左翼势力大退潮后一些还在四处回荡的余波,一些末代华校生试图顽抗时代狂澜的最后奋战,折射出受主流历史叙事忽略的社会侧面,为那个时期的新加坡历史留下一个珍贵记录,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红色年华》虚构了1970年代一所英语大学“新城大学”,并聚焦大学中文学会一群华校生和英校生的左倾思潮、活动、集体生活与爱情故事,小说也出现了那个年代里,一位一度叱咤风云的学生领袖。
叶霜在本书后记说:“2004年出版了《红潮——新华左翼文学的文革潮》之后,我在网络论坛‘随笔南洋’的小说版,连载小说《1970年的爱情》,写的是上世纪70年代某大学中文学会与学生会的事迹,但只写了大概三分之一,后来因故停笔。数年前,再拾笔续写,小说也易名为《红色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