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轶事》作者林志强为民间文史研究者及“坟山研究员”,由于对“武吉布朗”背后隐藏的人物与历史着迷,他在过去十年致力于梳理与新加坡人物和风土历史有关的档案资料和实地考察,并在报章和期刊发表文章,前后历经将近10年的研究才完成本书。
《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新书发布会
“这本书之所以书名为《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因为史料几乎都从追溯武吉布朗坟山人物的过程中被发掘,并涵盖近200年事迹,其中有很多是学者或历史研究者未曾涉及研究,犹如一段段被尘埃封锁的轶事。”——《尘封轶事》作者林志强
另外,林志强说:“各种史料显示汪声音曾是华盛顿山庄之业主,但无法确认他是建造者或山庄购自他人。法庭诉讼档案是鲜少被学者关注的原始档案,一份诉讼档案证明他是华盛顿山庄原建者。”
林志强也指出,本书引用许多罕见史料,“这些史料在关键性时间起着巨大作用”,他举例说:“芋菜园古墓初稿在2015年完成,最初只结合墓碑、家谱和碑铭,由于镌刻后人名字的墓肩已不存在,难以还原家族关系。后来查阅众多的迁葬记录,终于进一步揭开多个家族关系,也反映当时中峇鲁地区的发展。”
2011年,政府宣布,为了建造道路和发展房屋,武吉布朗及周边的坟墓必须挖掘、迁移,坟场必须让路。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社会各阶层的议论,而且持续数年,议论重点大多呼吁政府保留坟场,因为越来越多人发现,武吉布朗不仅仅是一座坟场,而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可以追溯、考证历史真相的地方。
分享嘉宾:黄坚立副教授、黄子明博士
时间:下午2时30分至4时30分
对于林志强来说,“即使一个不起眼的墓碑,背后也可能隐藏一个大时代的动人事迹,它所蕴藏的不是骨骸与碑石,而是五彩斑斓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和东南亚人民共同的记忆。”
即使一个不起眼的墓碑,背后也可能隐藏一个大时代的动人事迹。《尘封轶事》一书秉承守护坟山还原历史之初衷,追溯新加坡200年来之尘封轶事,以坟山研究来厘清历史研究存在的误区。
第三章“尘封轶事”是从新加坡百年前之双语教育说起,分为《养正义塾创办人章壬宪》《探讨中华女子学校与革命之渊源》《林亚相与毕麒麟遇袭案》《反共砥柱王振玉》《土生华人之本质与演变——从唐人峇峇说起》;第四章“风土足迹”以新史料还原牛车水、四马路观音庙、阿卡夫山庄和玉佛寺的旧貌与演变,所收文章如《百年回首话晚晴》《胡亚基家族与四马路观音堂如来佛像之渊源》《阿卡夫山庄之尘封轶事》《新加坡缅甸玉佛寺》《缅甸古都为名的新加坡街道》及《重新探索昔日唐人街》;第五章“舞台春秋”主要综合戏院、电影院业主和艺人之间事迹,讲戏曲舞台百年来的兴衰起落,内容包括《刘金榜大檀越与庆维新和梨春园之渊源》《追溯升平园旧貌》《梅兰芳路过星洲——京剧大师外一章》《救国公债与银月歌舞团》《孔府72世后裔孔天相》《厦语影片第一人林莺莺》及《影片大亨林忠邦》。
以史为经,以事为纬
《尘封轶事》分五章共30篇,第一章“坟山探索”以武吉布朗为焦点,收录的文章包括《从咖啡山看中国百年变迁》《咖啡山与布朗先生之渊源》《在红尘中消失的芋菜园墓群》《信女并非妓女——浅谈余秋雨对新加坡日本人墓地的误解》《从会党墓葬文化浅谈义兴》;第二章“维新革命”通过官员和维新革命间的互动,以及个人事迹还原革命轶事,所收录的文章有《驻叻总领事孙士鼎》《〈南洋总汇报〉创办人——揭开陈云秋神秘的面纱》《振武善社与大汉遗民林航苇》《革命烈士方南冈家族》《华侨银行总经理陈延谦》及《工商补习学校校长林则杨》。
林志强还说:“历史环环相扣,这种跨越度也使不同篇章能够连贯起来,例如华英义塾创办人颜永成在义兴公司解散的时候,代表义兴将土地捐赠给陈笃生医院,代表医院接收的是布朗先生妻舅奈特。义兴公司解散的导因和林亚相息息相关,而总督和毕麒麟之间有着严重的冲突。义兴神主牌丢弃河边后被德春坊廊厨子捡起供奉,其东主就是献地“姓王山”(后称“太原山”)发起人之一王宗周的儿子王祈顺,“姓王山”原是义兴总理阮锡禧土地,部分土地后来成为武吉布朗,其夫人多年后又迁葬于此,而阮锡禧之孙后来得到颜永成资助到英国攻读法律成为律师。”
跨地域、跨年代的作品
林志强说,本书“秉承守护坟山还原历史之初衷,追溯新加坡200年来之尘封轶事,以坟山研究来厘清历史研究存在的误区,希望起着保留武吉布朗的作用。”
本书以史为经,以事为纬,全书就如其副题“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以武吉布朗为起点。林志强说,本书史料“包括田野调查、档案馆藏、旧报章、书籍类和网上资讯,当中各个坟场埋葬记录、迁葬记录、法庭诉讼档案、族谱、地契记录、建筑蓝图等都是超越历史领域而罕见的资料。”
从坟山探索到舞台春秋
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黄坚立在本书序言说,本书“提供很多有关华社企业、社团、学校、庙宇、报业、戏剧、电影等的历史细节。令人深思的一篇文章就是探讨‘海峡华人’、‘土生华人’和‘峇峇’等词义的混乱。志强用几个组织的命名、社团宗旨和学界的运用,来厘清词义的演变和‘张冠李戴’的混局。书本几乎每篇都有精心挑选的照片和标题,一部分是志强多年煞费苦心的收藏。书籍的后段包括了一份宝贵的附录,坟场自由行地图,引导有兴趣的人士自行到武吉布朗坟山探索。”
报名:limckiong@gmail.com
说到本书成书过程,林志强说:“在2009至2011年间,我已经开始梳理本土史料,梅兰芳、四马路观音庙和孔天相是最早开始整理的三篇,但因史料不足而多年后才完成。本书文章多数在2011至2018年间完成,当中曾在档案馆阅读各类史料两三年,其后专注于图书馆的档案。武吉布朗坟山运动和导览路径在2019年完成,坟山运动因涉及定位而写了三次,因此延后出版。其实在2015、2016年已经有意出版以坟山和革命人物的两本书,但都出现问题而中断,2017年开始萌生出版意愿,原定2019年出版,但始终出现诸多困难而延误。”
(《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可在各大书店购买)
地点:国家图书馆大厦16楼观景阁
他也说:“这本书之所以名为《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因为史料几乎都从追溯武吉布朗坟山人物的过程中被发掘,并涵盖近200年事迹,其中有很多是学者或历史研究者未曾涉及研究,犹如一段段被尘埃封锁的轶事,因此定名为《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
林志强指出,这是一本跨地域、跨年代的作品,虽以本地华社为中心,但“内容涵盖新、马、中、日、缅等地事迹,人物事迹进一步延伸到洋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他们和本地华人事迹相互交织。不论地域、语言、族群、帮群和史料运用,跨越度非常宽广。”
林志强说:“本书采用地契转让记录,从中发现陈泰遗嘱,知道他曾经是业主,当时陈楚楠和陈连亩是遗嘱管理人。这就不难理解汪精卫何以多次在新舞台演说。”
近日刚出版的本地文史书《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书本前页印着:“本书献给4153位‘痛失家园’的新加坡先民,以及数万名步入坟山守护武吉布朗的朋友。”
还有,余东璇所拥有的庆升平和升平园,过去学者一直认为是位于现在的大华戏院,通过旧地图、建筑蓝图和各种史料终于确认,是在珍珠大厦,曾经称为新舞台。
日期:2月22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