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者介绍中,则凸显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操,先忧后乐的胸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将全词改写为优美的散文,保留了温婉之中寓豪宕之气的韵味,让读者对全词的意境有更全面的体悟。
词的体制和诗还有很不相同的一点,就是它的分片。词的一段叫一片,一片就是说音乐奏过一遍,又叫一阕,每首词就是一支歌曲。词调最普遍是分二段,叫“上片”、“下片”,又叫“上阕”、“下阕”,正如现在的歌曲,有叠唱一次或两次为一曲的情况。
此外,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又叫词牌,如《菩萨蛮》《水调歌头 》《沁园春》等。由于词要配合曲调歌唱,音律、字句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每个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牌不同,就意味着唱腔不同,声情不同,如《满江红》的激昂慷慨,《木兰花慢》的和谐婉转。词的文情应与曲的声情相合,才能相得益彰,格外感人。
词的押韵部位,大都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每个调子的音乐旋律和节奏不同,停顿之处不同,所以它们的韵位也跟着参差不同。
词从产生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路程。它起源于民间,现传最早的民间词是考古学者1900年在敦煌石室发现的曲子词。敦煌词有着鲜明的民间词的朴素风格与浓厚的生话气息。到了盛唐和中唐,一些诗人也开始对这种新诗体的尝试。如张志和、王建、刘禹锡、白居易等,就写了不少名作。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就被誉为“风流千古”的佳作,当时有许多人唱和,影响极大,苏东坡与黄山谷都曾在自己的词中引用这首词里的句子。经过唐代300年的进展,词到了晚唐温庭筠时,已经根深苗壮了。进入五代,两宋时期,经过一些杰出词家的努力,词更迅速地发展,形成一道波澜壮阔的巨流,掀开了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
词起源于唐五代,历来有各种名称,从这些不同的别名,也可看出词的特点:
书中对词的赏析,分三部分。先是说明词的写作背景与本词的特色,其次是简述词家的生平阅历,文学与艺术成就,作品风格,最后将词改写为散文,尽量保留词的原有韵味。例如解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先说明范仲淹曾奉宋仁宗之命在西北边疆统率军队,防禦西夏的侵略,达四年之久。这首词就是当年范仲淹在军中感怀之作,真实地反映边塞征人的思归之情。意境开阔,苍茫悲壮,与北宋当时吟风弄月,儿女私情的词,格调大异其趣,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滥觞。
三,长短句:词所配合的音乐是外来的旋律复杂的“燕乐”,原有字数固定的五、七言诗,就很难配合,词为了适应曲调,变成长短句。这是词和唐代近体诗在句型上最显著的差别,它打破了唐诗五、七言的基本句式,因此“长短句”也就成为词的别名。如秦观的《淮海居士长短句》,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等。
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爱词者入门的精练指南
赵令丰教授是一位生物学家,早在念中学时期就喜欢摇笔杆,经常于马来西亚槟城《光华日报》的《南斗》副刊或新年特刊上发表文章。毕业后考进南洋大学生物系,那时我也被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录取,有幸和他成为云南园宿舍的室友,另一位同室的学友是现语系的沈冬兴兄。我们都是槟城钟灵中学的校友,因而有缘住在一起。当时只见他白天忙着上课并在试验室解剖生物,晚上赶写报告,非常勤奋,完全不知道他内心深处蕴藏着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喜爱。最近他向我出示一部刚辑成的书稿,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是写有关他读词的感悟,拜读之余,不禁击节赞叹!
二,乐府:乐府本来是西汉时政府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采集民歌,配合音乐,后来变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凡是入乐的诗歌,都可叫做乐府。词是配合音乐的歌词,所以也可说是一种乐府诗。如苏轼的词集叫《东坡乐府》,贺铸的词集叫《东山寓声乐府》等。
词的三个特点
一,曲子词:唐五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这是词的初名。清刘熙载《艺概》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曲是乐调,词是歌词,二者密不可分。词所配合的音乐主要是“燕乐”。“燕乐”是当时宴会所演奏的音乐。它是以西域传入的西北各民族的“胡乐”为主,并吸收了一部分华夏民间音乐的成分而形成的乐曲,令人耳目一新,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词的产生与创作,大部分就是为了配合这种流行的新曲调。“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就有重词轻曲的倾向,使它漸漸脱离音乐而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诗体。
令丰兄这部专著,就是他精读历代名家词的心得。他所选读的词作就包括《敦煌曲子词》,词家有唐代的李白、张志和、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等,五代有冯延己、李璟、李煜等,北宋有范仲淹、晏殊、柳永、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南宋有范成大、辛弃疾、姜夔、刘克庄、吴文英、岳飞、朱淑真、文天祥等;元代有赵孟頫、白朴;明代有唐寅、杨慎、汤显祖;清代有纳兰性德;现代有毛泽东等。而所选的词,都是这些名家的代表作。
(作者是原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
令丰兄自称词迷,经历多年的浸潤,因此,对词的论析,精雕细镂,入木三分。这部书确实是引导爱词者入门的精练指南,有意一窥词的堂奥的读者,岂可轻易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