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华人,有共同维护华人的传统美德的普遍责任;我们是潮州人,正如其他籍贯的人,我们有属于各自地缘性的传统,这是独特的、差异的美。在新加坡,不同籍贯华人通婚是平常不过的事,对于嫁给潮州家庭的其他籍贯的女士,“四点金”和“天还没亮就出门”,总是大家所津津乐道的美事。编委会议在谈到中秋节的潮州大朥饼、五仁月饼时,唤起大家许多儿时记忆,舌尖的诱惑,更引起唾液的增加。习俗的魅力,由此可见。
《潮人习俗》的出版是潮人在习俗文化的传承上一个从无到有的开始,其中虽然无法尽善,我想瑕不掩瑜,这次的努力,确为日后的增订累积基础。我们更希望抛砖引玉,看到更多其他地缘性习俗手册的出版,呈现新加坡华人习俗文化传统的同中之异,异中之美,以让新加坡的地缘习俗文化的传承异彩纷呈。
《潮人习俗》更配合人手一机的时代,提供手机条码扫描,链接新加坡潮州总会网页和总会在2018年主办的百人寻根活动报道,让读者借机更了解新加坡潮州总会。在待客与称呼部分,更有条码与音档链接,以潮语念出亲戚的称呼,对于懂得这些称呼的潮人,这是亲切的呼唤,或是深谷跫音;对于只会叫uncle、auntie的年轻一辈,是学习的范本。
从人生四部曲带出潮人礼俗
6月1日,对于新加坡的潮籍人士,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当天晚上,承载着潮人精神价值的《潮人习俗——传统节日与礼俗》手册在醉花林潮人俱乐部推介了。手册由新加坡潮州总会出版、义安公司赞助。
(作者是本地民间信仰文化自由研究者)
手册的呈现没有说教的厌烦,是通过一个寄意潮人重视“家和万事兴”而寓名“家和”的小童,以穿越时空的方式介绍潮人传统节日与礼俗。家和随时出现,时而拿着手机,有时做出鬼脸,间或以童言评论、比较,点出习俗在“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手册更以问答方式解决一些常问的问题。呈现手法,不一而足。
手册的出版,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在知性和适用价值上,让潮人对属于自己族群的传统节日和礼俗有温故知新的认识,如有需要也可以作为行事上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将其中所蕴涵的精神价值传输到年轻一代的潮裔,让他们从认识潮州习俗,进而有所体悟,以作为日后生命的正能量资源。编委会主席林三顺在开会时,口中常有的念词是:要用这本手册来教导他的孙女认识潮州文化。
呈现手法跨越平面
《潮人礼俗》的内容四平八稳,包括人生四部曲:一、出嫁、迎娶——相亲、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挽面嫁妆、迎亲、洞房布置、宴客、吃合房饭与闹洞房、回娘家、嫁娶答问。二、生育、贺诞——孕期、报喜、坐月、三朝礼盒满月礼。三、成年、庆生——出花园、寿庆。四、寿终、治丧——入殓、出殡、守丧、做功德、治丧答问。节日与传承:除夕围炉、送压岁钱、守岁、祭祖、拜年、送穷鬼、人日、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节日答问。待客与称呼:座次、上菜、功夫茶、家人的称呼、父系亲戚的称呼、母系亲戚的称呼。
手册的独特,不在于内容包括什么,而是呈现的形式。书型225x180毫米,不呆板,是年轻人所熟悉的iPad的大小;空间的善用,增加版面的美感;用字浅近,符合年轻国人的中文能力;图文并茂,全书只有1万5000字,减轻少年读者的阅读负担;插图具有漫画风格,没有传统照片的压力。
尽管内容平实,编写却是严谨认真。编委会成员包括婚礼民俗顾问、礼品食品商家、善堂礼仪专家、潮人领袖与学者等。编委会根据在潮汕原地的节日礼俗在本地的传承与演变的实况,取精去芜,寄望取其最符合本地实情者编入。碰到不同意见,或不符事实的情况,一定多方面征求编委以外专家的意见。编委虽然据理力争、据实辩论,却能体现群策群力,精益求精的精神。忝为编辑成员之一,我想提出一点:在行将付梓,检验色稿之时,有编委成员提出“四点金”内容的稍异意见,编委会在求证后决定改版,加以注明。严谨之处,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