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英若诚1968年以“美苏双重特务”的罪名被捕入狱,吴世良隔天也被捕。

《阳光下的葡萄干》剧组从4月开始在线上展开研读剧本等前期排练工作。手捧母亲译作的英达,比任何人都期待着正式搬上舞台那一天。

英达说:“母亲当年灯下笔耕的动力,无疑是希望看到此剧付梓成书,于是我将手稿交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手中。当然,我知道作为一个戏剧人,母亲的更大心愿,是把这部由她精心挑选、逐字推敲的名剧,最终搬上舞台,奉献给广大观众。替她老人家实现这一愿望,是我无可推卸的责任。”正因为这份厚重的情感和使命,让英达带着母亲的译作手稿,回到父母亲,同时也是他就职的北京人艺。

英达的父亲英若诚在中国演艺界享有极高声誉,曾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既是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也是中国卓越翻译家之一。但少为人知的是,英达的母亲吴世良也是北京人艺的演员,同时是一位优秀翻译家。外语专业出身的她,在译林中开垦耕耘,因英语水平出色,吴世良担任过曹禺的秘书,周恩来的英语教师,为周恩来做过翻译。

在拍卖名录寻获遗失手稿

据中国媒体报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北京人艺)院长任鸣透露,多年没在人艺导戏的中国著名影视演员、导演英达,将回归剧院,为北京人艺执导由美国剧作家洛伦·汉斯贝瑞(Lorraine Hansberry)编剧的世界名剧《阳光下的葡萄干》(A Raisin in the Sun)。

让英达特别感慨冥冥中命运自有安排的是,当年母亲翻译的剧本《阳光下的葡萄干》手稿流失民间,不知下落。去年某天,英达突然接到朋友发来的微信,说在一家拍卖公司的拍卖名录中,发现一部珍贵剧本手稿,疑是英达母亲的手笔。英达一见手稿照片,母亲熟悉的笔迹,父亲的美术字和图案,让他立刻断定这确实是母亲手稿无疑。最终,英达通过一位朋友的帮助,匿名出手,成功截下手稿。这部遗失半个多世纪的珍贵手稿,辗转漂泊后,终于到达英达手中。

英达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吸引他30年来首次回人艺排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该剧作是自己的亡母吴世良50多年前翻译的作品。这部译作手稿曾遗失多年,失而复得的过程颇为传奇,这也让他决心为圆母亲心愿重返话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