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绘画,也从事雕塑、混合媒介的林天成,在1999年办过第一个雕塑展,有相当多年专心从事雕塑创作维生,曾在泰国作过雕塑。Novena医药集团专科中心摆设不少他具有浓厚生活情趣的作品。他喜欢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作品的生命感。

为小人物作油画

林天成的油画多少受我国第一代画家作品影响,有些用油画刀刮擦出画面,有些油彩丰富多元,混融一起,带浑厚的效果;他有时试图加入一些移动的影像,让画面不那么写实,有时则加入立体派的表现手法。其早年的油画用色偏暗淡,后期作品比较明亮。他在2000年曾卖出一组踩高跷的作品。

#03-33

即日至9月30日

另一方面,每个星期一与画友如林运启到芽笼后巷写生的林天成,正在酝酿画材,思索求变,突破瓶颈。他说,时间不容许自己回到过去,创作意愿与热忱仍高,但是作品仍达不到要求,尝试用胶彩取代油彩,希望两三年后再办个展呈献新作。

本地画家林天成第一次举办油画展,展出画于1977年至1999年的作品。

追求艺术与家庭平衡

林天成所熟悉的日常街景,并非你我所熟悉。《旧屋》被拆除,新建设快要展开;工人包括红头巾,取出旧砖,书城“百胜楼”兴建之前的面貌(1979年的《重建》)。吊挂一排鸟笼的芽笼34巷或武吉士一带螺旋梯的后巷风貌,如切路的街景,竹脚一带的三轮车,今日不复返。

酝酿画材 突破瓶颈

看过外国的新派风格,他认为要搞出自己的新路并不容易。有些艺术家为了创作,多少牺牲了家庭,可他认为艺术和家庭二者最好可以平衡。他曾在一家百货公司担任橱窗设计师十几年,与教画的太太一起带大两个孩子(25岁及23岁)。

中午12时至傍晚6时

62岁的林天成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当时的西海岸还没发展,以马来人居多,他们有时候会住在废弃的木船上,靠出海捕鱼维生。东海岸的造船业逐渐消失,也一度大规模种植椰林。当时我国社会变迁急速,他凭着一股“傻劲”(说了几次),与画伴林辉忠、翁亨祝等,每个星期六、日,从住家将足迹延伸到新加坡河、牛车水、小印度,甚至更远的地方写生。

他也为生活中的小人物作油画,除船厂的印度工人之外,也偏爱五官轮廓分明,用花卉装扮自己的印度少女,或边看顾孩子边工作的印度妇女。还有牛车水一带挽面的老妇,推车沿街售卖自制玩具的卖艺老人,甘榜浮脚屋养鸡的马来妇女,众生面貌浮现,生活气息逼人。

海卉画廊

看林天成的油画,仿佛穿梭时光隧道,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位在美芝路独立桥下出生的画家,在近海滨玩水长大。当时那一带,包括加冷河、梧槽河,小型造船业与修船业发达,工人以印度人居多,三两工人拿壶茶水勤奋修补木船,入了林天成的镜头。今天回望,沧海桑田,这些画作都成了珍贵的历史记录。

这是林天成第一次将油画大规模展出,“林天成油画作品集”展品作于1977年至1999年。林天成拿出旧作展出,因为之前作品从未展过,除了几幅参加过国庆美展、画会联展,或得过“陈之初美术奖”(1993年)。

林天成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十多人,一心想读南洋美专,但交不起学费,于是跟当时留法回国的黄明宗学艺四年,包括速写、油画和雕塑。他上午到黄明宗画室学画,下午到学校读书。

从新加坡河、牛车水到小印度,他用画布捕捉时代的变迁,成了珍贵的历史记录。

当兵过后,林天成爱作画如狂,一度辞工,想到法国深造学画而不成。那是1984年,他与几名画友前往法国、英国和威尼斯等地旅行考察,看到当时画家也穷困潦倒,加上为了养家糊口而放弃学画梦。

Tanglin Shopping Centre

入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