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官方介绍,这些听证会的参与者都是市民主动报名、媒体全程见证、参与抽签等完整的流程产生的。听证会的结果是,代表们“均表示理解和支持水价调整”。
眼下中国消费低迷,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经济前景、收入增长的预期都不乐观。尽管官方极力推动“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的措施,但各种不确定性下,民众宁可把钱放在银行里,为“雨天”做准备。若是消费低迷的根本原因没有解决,这波水电燃气价格的上涨,恐怕会让已经觉得手头紧张的老百姓更舍不得花钱,如此恶性循环,CPI上涨可能是昙花一现,对消费回暖弊大于利。
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一个重要的衡量经济热度的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三个月上涨。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上涨0.3%,涨幅较前值略有扩大,也高于预期。
虽然这事还没有板上钉钉,但广州水费上调恐怕是躲不过了。事实上,这一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涨价潮已在全国很多地方铺开,也是因为各地的水费、电费、燃气费都在蹭蹭蹭的往上涨,这次广州调水费的事情才引发更大的关注。
官方给出了两个涨价方案,有意思的是,17人中只有一人没有支持任何一个方案,认为调价幅度可以更加合理;其余16人中,九人支持居民用水调涨幅度更高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居民用水的最低价格从每立方米1.98元(人民币,下同,0.37新元)上调至2.6元,涨幅超过30%。
这些基础商品的涨价,带来的一个客观后果是,老百姓的生活开销会上升,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上扬,下来产品和服务价格水涨船高。这会对刚刚有些起色的CPI,以及还在下滑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可这样的拉动未必是积极的。
延伸阅读
事缘广州为了调涨水费,在5月9日安排了一场听证会。根据《羊城晚报》报道,共有17名代表出席了听证会,包括普通居民消费者、非居民消费者、经营者、其他利益相关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
CPI这几个月的走势,跟今年3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上涨3%左右的预期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但连续三个月的上扬,即便只是极其温和的回升,都还算是好消息。
这轮涨价潮也波及高铁,据中国媒体报道,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昆沪客专、杭甬客专等四条线路的高铁票价,将从6月起涨价,好些路段的涨幅在20%。
水、电、燃气、铁路等涨价,一方面与相关行业的成本上升有关;另一方面,这些公用属性的产品与服务,向来获得政府财政补贴。有经济学者私下分析,这一轮涨价很大程度上与地方财政紧张有关。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行业低迷,导致地方财政吃紧,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过起了紧日子。地方债务已经没有扩大的空间了,一部分对公用产品和服务的补贴在这个节骨眼上会退出,涨价变得逼不得已。
涨价的问题最近在中国社会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在网上激起不少讨论。
客观地说,广州的水价和同样是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比起来算是很低;官方大概是希望通过听证会的方式,说服大家水费得调涨,可没想到弄巧成拙,营造了老百姓理解、支持涨价的片面舆论,反而制造出一波舆情。有网民质疑,本就是垄断行业,要涨价就直说,何苦还要演场戏,搞得像是顺应民意。
公开资料显示,河南、湖南、安徽等多地近期上调了电价,或更改原本的计价方式。上个月重庆燃气表跑得太快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许多民众仔细检查自家燃气开销后发现,去年下半年以来,燃气费都增加了。有燃气业者告诉第一财经,全国2000多个市、县预计会在今年6月前完成一次调价。
过去几天,朋友圈里很多人在议论广州水费要涨价的事,还有人转发自媒体模仿官媒语气,创作出的“民众诉求成为涨价驱动力”、水费涨价“源于广大民众对于提高水价的热切期盼”等段子。
去年初中国解除疫情防控,与很多国家在走出疫情后经济迅速反弹,通货膨胀困扰执政者,甚至变成政治压力不同,中国经济反而陷入低迷期。消费需求疲弱、CPI上涨乏力,倒成了一件让官方很头痛的事。一些经济师担忧,中国正陷入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时间最长、程度最深的通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