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江雨受访时解读,美国希望通过这些沟通解释意图,以此发展出一套叙事,说服中国不要采取激烈反制。
耶伦星期天(7月9日)在离开北京前的总结记者会上,开门见山坦承“美国和中国有显著的分歧”。但她强调,美国总统拜登和她本人“不从大国冲突的角度看待美中关系”,“我们相信世界足够大,足以让两国都繁荣发展。”
尽管耶伦在总结记者会上积极评价与中国高层的沟通,但她并没有宣布任何能弥合两国裂痕的突破。
耶伦访华期间与中国总理李强、副总理何立峰、财政部长刘昆、央行中共党委书记潘功胜等多名中国高层举行长达10小时双边会谈。她也与央行行长易纲,以及在中国经济领域仍有影响力的前副总理刘鹤会面。
北京则重申了反对华盛顿通过贸易限制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做法。在耶伦与何立峰长达五小时的会谈后,中国官媒新华社发文强调:“中方认为,泛化国家安全不利于正常经贸往来。”
耶伦是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后,一个月内访华的第二名拜登内阁要员。这也是拜登政府近期努力推动与北京沟通的一部分。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结束四天访华行程后形容,中美虽然仍有显著分歧,但两国关系正向更稳定的基础迈进。她还表明,华盛顿不从大国冲突的框架看待中美关系,脱钩对两国都是灾难,并且会让世界经济失去稳定。
中美亟待推进和解决的问题繁多,包括气候合作、关税、高科技和投资限制等等。美国气候特使克里预计本月中访华,商务部长雷蒙多也可能在近期安排访华。
延伸阅读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耶伦访华让中美经贸团队有了一次实质性交流,让双方更好了解彼此观点,为下一步互动打下基础。
但她强调:“这些行动是出于直接的国家利益考量。我们不会利用它们来获得经济优势。”
她说,美国不寻求对华脱钩,并解释“脱钩和让关键供应链多样化或采取有针对的国家安全行动,两者有着重要的区别”;美国也不想看到“一个分裂或迫使各国选边站”的全球经济。
受访学者研判,虽然耶伦访华为中美下一步互动打下基础,但双方合作的空间和余地不大。
但他不讳言:“只是沟通是没有意义的,接下来还是得解决问题,能解决多少,现在还很难说……这得看双方的政治意愿。”
中美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分歧仍十分显著。耶伦就中国的不公平经济行为、对美国企业的胁迫等向北京表达关切,也表明美国将继续采取必要的、有针对的行动,保护自身和盟友的国家安全利益。
耶伦以“直接、实质性、富有成效”形容这些会谈,并称会谈是推动中美关系更稳定的进一步努力。
但他悲观地认为,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和既定的对华战略目标,意味着华盛顿很难拿出实质性意愿与北京合作,中国也不会做出单方面让步,“双方其实没有合作的空间和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