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7月1日)是香港回归中国26周年纪念日。连月来,建制派媒体持续不断地报道和宣传香港过去26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有趣的是,竟然没有人指出香港九七年回归后在廉政方面的成绩。
踏入6月,香港廉政专员胡英明又透露署方正积极筹备“香港国际廉政学院”,准备为国际和本地执法机构,以及香港公私营机构人员提供反贪训练课程和培训。
“香港,胜在有ICAC。”香港廉政公署(ICAC)自1974年成立以来一直独立运作,不惧不偏地奋力反贪。根据国际反贪腐组织“透明国际”去年公布的清廉指数,香港在全球位居第12位,排名比大部份先进国家还要高。
事实上,过去几年不时可以看到一些香港政治人物,在重要的公众利益话题上公然为大企业发声,甚至是撰写文章支持大型企业。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这些文章是广告文案。
明年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50周年。即将踏入“知天命之年”的廉署,近来可谓动作多多,包括在5月份推出微信官方帐号,进一步拓宽社交媒体渠道,向港人推广廉洁信息,并利用微信平台加强向中国大陆民众介绍廉署工作。
中国政府前几年大刀阔斧修改香港的选举规则,以确保让爱国者治港。香港政坛也出现大洗牌,民主派全部出局,议会再无建制、非建制或泛民主派之分。如果说香港一向是裙带资本主义形势复杂的地方,社会精英政长期形成既得利益结构,近年“爱国者治港”下开始出现了另一股新权贵,形成一个更复杂的既得利益结构。
香港竞争力在过去十多年因为政治内耗而持续下滑,但跟其他中国大陆城市比较,特别是法治和廉洁两方面,香港仍具有明显优势。随着香港迈入回归后“五十年不变”的下半场,能否保得住“廉洁之都”的地位,将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施的又一个关键问题。
香港廉署今年3月初发表的一年工作回顾报告也指出,去年当局一共接获1835起贪污投诉,较前年下跌19%,当中涉及政府、公共机构及私营机构的贪污投诉数字也全部下跌。
香港去年的贪污问题不大,很大程度上和香港去年初第五波冠病疫情导致经济活动减少有关,但也反映了香港贪污情况继续有效受控。大部分港人皆自我约束,不轻易坠入贪污陷阱,并对贪污持有绝不姑息的态度。
环顾目前香港政界,不少人背后都和香港大企业或者中资国企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不由令人联想香港企业与政治人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勾结?
香港廉署去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一点。该份调查发现,如果以0分代表“完全不可以容忍贪污”,10分代表“完全可以容忍”,去年香港的平均分为0.5分,反映廉洁已植根成为社会核心价值。受访的1700多名港人中,多达98.9%称在过去一年内没亲身遇过贪污相关的活动,与过去十年的调查结果相若,显示香港社会廉洁状况良好而稳定。
由于香港影视剧的传播,海外华人和大陆民众对香港廉政公署并不陌生,廉署打倒涉腐“大老虎”的情节长期以来已经深入人心。种种迹象显示,廉署已经满腹大计,除了在香港继续做好打贪反腐工作,日后也将利用廉政学院将中国大陆、香港的反贪理念带到国际。
也有人观察到,一些企业有意在政府政策中发挥影响力,有些政界人士则积极加入寻租者的行列,希望增加自身利益。
诚然,前些年香港前特首曾荫权被判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成,前政务司司长许仕仁涉贪贿罪被判入狱等等,一度令香港的廉洁声誉遭外界质疑,民主派也不断唱衰香港廉洁不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大案恰恰也反证了香港法治对贪腐问题的强大纠错能力。难怪香港的廉洁情况多年来一直备受国际推崇,被誉为“廉洁之都”。
然而,正如最近香港在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榜中下跌,对香港响起了警号;近年香港社会的急遽变化,也给廉署未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不可预测性。
本来,香港议会没有了反对派,作为“第四权力”的媒体犹可以发挥监督制衡的职能。但在可能违反《香港国安法》的阴影下,近年不少港媒皆不敢贸然报道官员、企业隐藏的不当行为。长期下去,隐藏在社会底下的“官商勾结”和“利益输送”问题,恐怕只会愈来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