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显示,“新冷战”已成为中美当前的重要课题。而若要回溯“新冷战”的起源,不能不提到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政策。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吴玉山昨天出席中研院欧美所研讨会时分析,特朗普执政时所形成的“特朗普主义”,是全球化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右翼民粹主义,在受到国外挑战的霸权国所产生的现象,内部成因主要是分配不均问题,外部成因则是世界强权权力转移。

中国副外长乐玉成事后说,习近平重视拜登在会中重申“四不一无意”,呼吁美方应落实拜登对中美关系的积极表态。

他认为,中美双方在特朗普任内的共同认知是“结构性冲突的全方位扩散”,中美经贸从稳定其他分歧的“压舱石”变成“导火索”;安全领域则从“假朋友变真敌手”。

张登及指出,由于胡锦涛卸任前认知到中美权力移转,因此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上任后也延续过这项论述,直到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去年在阿拉斯加会谈时提出美国没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说话的“平视外交”,代表北京对美观念已有所转变。

他认为,特朗普的诸多政策在美国都引起巨大争议,唯有在对华政策上,获得民主党热烈回应,新冷战的成形或许并非特朗普的本意,而是强权权力转移造成“反华思潮”在美国各领域大盛的结果,而全领域的对抗也随之成形。

根据中国外交部新闻稿,美国总统拜登上周五(18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讯会晤时,重申“四不一无意”立场,即美国不寻求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透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和中国发生冲突。

吴玉山指出,拜登执政后,促成特朗普主义的内外原因仍然持续,可以预见“超越特朗普的特朗普主义”将成为美国政治中一个持续性重要力量,且对拜登政府构成极大的压力,使其对华政策维持强硬,因此新冷战不会结束,只会持续。

吴玉山指出,“特朗普主义”的内涵主要是全力遏制中国、经济压倒一切、力求速效等三大概念,并且忽视欧洲、不重战略、无长远规划,实行结果对于美国的盟友构成极大的压力。

张登及指出,过去中美在安全领域设置了一中政策等“护栏”,但特朗普任内,中美安全冲突从过去的台海、南中国海进一步蔓延至网络、金融、科技安全等领域,美方转向对中国大陆“全域威摄”,拜登政府时期也会继续对中国的结构性对抗。

中美双方在特朗普任内的共同认知是“结构性冲突的全方位扩散”,中美经贸从稳定其他分歧的“压舱石”变成“导火索”;安全领域则从“假朋友变真敌手”。

关于北京对特朗普任内中美关系的总评估,台湾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张登及则在会中提出,中美间的权力移转在中国大陆前领导人胡锦涛任内就已开始,但到了特朗普执政后戏剧性地展开,令拜登难以扭转。

中美近期在互动时多次提及“四不一无意”概念,其中一项便是“不寻求打新冷战”,显示这已成为中美当前重要课题。不过,台湾学者分析,美国与中国大陆权力转移决定了双方的冲突,而“特朗普主义”方兴未艾,更将持续推进“新冷战”,中美对彼此的认知,则已走向结构性冲突的全方位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