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媒体的报道和一些民众在网上发出的帖子看,西安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也十分混乱。有民众凌晨在睡梦中被叫醒做检测;一些核酸检测点没有专人维持秩序,大量民众聚集,没有保持社交距离,好些人甚至没戴口罩,引发新的交叉感染风险。

延伸阅读

就在昨天,疫情下用于防疫的大数据平台西安“一码通”因为访问量过大发生故障。这已是半个月内,“一码通”的系统第二次崩溃。上月20日,很多民众出行、上班因为“一码通”故障深受影响。

这是很多朋友从海外入境中国总结出来的经验:相比其他城市,上海应对入境人员的防疫措施最有章法,可预见性最高,隔离规定很少会有朝令夕改的不确定性。

这也是中国所面临的困局和矛盾。在绝大多数国家迈向与病毒共存之际,中国目前仍坚持高压的“清零”政策,虽然面对种种质疑,但中国现在恐怕也没有充分的把握迈向与病毒共存。疫情是一场持续的大考,恢复开放是世界性的趋势;与此同时,传播率更高的奥密克戎毒株也给开放带来挑战,动态的疫情局面下,中国恐怕也得提交新的答卷。

疫情发生两年,承接大量国际航班的上海,比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都面临更大的疫情输入压力。在精细和科学的防疫措施下,上海虽发生过多次零星的疫情,但都在“快、准、细”的防控措施下短时间扑灭疫情,至今不曾发生过大规模扩散。

不过,“社会面清零”的目标一提出,就面对大量批评的声音。有观点认为,当前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全国又即将迎来农历新年前的春运,西安面对巨大的“清零”压力,只好玩起“社会面清零”的数字游戏,掩耳盗“零”。也有民众担忧,基层人员为了实现“社会面清零”的政治任务,更倾向采取“一刀切”的防疫措施,例如只要一个居民确诊,整座楼的居民都得转移至宾馆或其他设施强制隔离等。

封城措施仓促宣布后,这座古都的基层防疫和应急部门措手不及,各种武汉曾发生过的混乱连续上演。

冠病疫情暴发后一直没有往来新加坡和北京的直达航班,前阵子回新加坡休假后返回中国,我不假思索选择了飞上海的航班。

“社会面清零”有其防疫的逻辑,把高风险者和低风险者做区隔,能更精准进行防控。病毒传播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后,其他地区能尽早有序放开,恢复之前的生活秩序。

从2020年初武汉疫情蔓延至今,中国其实已经积累了整整两年的防疫经验,这期间取得了值得骄傲的防疫成果,可以说是疫情大考中的“模范生”。不过,西安在新一轮疫情中的慌乱局面,也显示中国各地治理水平参差不齐,疫情防控能力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整体能否顺利走出疫情,也因这场西安的疫情再次打上问号。

防疫专家张文宏把上海的防疫工作,形容为“陶瓷店里抓老鼠”。这个比喻很形象,既要快速追踪疫情,做好必要的防范,又得尽可能保障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转。但上海的防疫样本,要复制到其他中国城市谈何容易。

一些民众因为社区关封,在寒冬中被挡在隔离板外,有家回不得;当地的超市发生疯狂抢购;封闭措施启动,却没有打通生活保障的最后一公里,缺粮缺菜的民众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感慨这辈子还会遇上“吃不饱”的事;还有居民因为出门买馒头,被防疫人员殴打。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本月2日在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调度城中村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这些质疑和担忧一方面源自疫情突袭后,人们内心的焦虑和情绪,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地民众对西安地方治理能力缺乏信心。从西安封城后,至今未清楚追溯到源头的糊里糊涂流调,以及封城后简单粗暴和荒腔走板的防疫方式看,这些质疑和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

上月9日,中国西北第一大城市西安暴发新一轮本土疫情。截至前天(3日),当地已有超过1700人确诊。病例迅速激增,这座有近1300万人口的城市从12月23日零时起封城。这一严厉的管控措施,堪比2020年疫情初期的武汉。可是尽管有了武汉的前车之鉴,西安的封城防疫措施还是“翻车”了。

据西安疾控部门官员前天解释,“社会面清零”就是所有发现的新病例,都在已经隔离的密切接触者或是密接者的密接者中,社区中不存在社区面的疫情传播。简而言之,只要新确诊的病例都发生在隔离区中,非隔离区不再有新病例,即实现了“社会面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