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Bill Nelson)表示了祝贺,并期待中国空间站“未来的科学发现”。

社评说,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在大国里只把中国排斥在了门外,华盛顿一直傲慢地相信:中国的技术进步全靠“偷”,隔绝就能把中国锁死在落后中。然而航天恰恰成了中国迈出最强有力追赶脚步的领域,因为被排斥,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建立起来了,而且数年之后它将成为在轨的唯一空间站。中美围绕航天国际合作的博弈形势正在嬗变。

尼尔森的表态当然是礼节性的,不过祝贺总胜过沉默或嘲讽。毫无疑问,中美在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将是长期的竞争对手,但竞争不等于没有合作的可能。就像美国与前苏联曾经在航天领域你追我赶,美国与俄罗斯最终还是共同组建了国际空间站。

至于中国是否完全从科技角度拒绝美国参与中国空间站项目,可能还有争议。但在空间站合作问题上,中国遴选的合作方除了德法意日发达国家,也有印度、墨西哥和秘鲁等发展中国家,这比基本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国际空间站更进了一步。

《环球时报》17日发表社评称,当火箭推着神舟十二号一跃而起在空天之间划过时,它就像刺破美国严厉技术封锁的长矛。这不仅是中国人倍感振奋的时刻,也是美国对华“封锁派”“脱钩派”倍感沮丧的时刻。

这些说法的依据是,中国已经遴选出第一批与天宫空间站合作的16个国家的九个项目,其中包括与中国关系较好的俄罗斯、巴基斯坦,也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美国的盟友,甚至包括被认为对华不友好的日本、印度,但就是没有美国。

中国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航天计划,一开始就本着不受制于人的原则,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组建始于1998年11月俄罗斯发射的曙光号货运舱,而中国一年后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随后接连发射“神舟”系列,并在2003年神舟五号上首次实现载人太空飞行。此后,中国通过稳步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神舟系列和天宫系列,为组建天宫空间站打下坚实基础,不需要再去申请加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

不过,美国虽然在航天技术领域排斥中国,但要说美国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却无实据,因为中国并没有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

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开始进入实用阶段,目前唯一在轨运行的、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迎来了一个新的伙伴,或者说是竞争对手。

当然,就算中国申请,美国也会根据其国内法规,尤其是2011年众议院通过的沃尔夫条款,拒绝中国的申请。但这不等于发生过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又被美国拒绝的事实。

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本月17日顺利升空,聂海胜等三位航天员顺利进入中国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部,开始为期三个月的轨道驻留。

国际空间站很可能在未来几年退役,届时中国空间站如果迎来美国航天员,对中美两国和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中国舆论倾向于将中国空间站描述成国际空间站的竞争对手。这几天,中国一些媒体在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提到美国的“失落”“忌惮”和“不安”。

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在央视上明确表示,中国没有申请过参与国际空间站。

同时,与美国明确规定在航天技术领域排斥中国相比,中国官方从未宣布在其空间站合作项目中排斥任何国家,只是列出一套明确的遴选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符合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基本原则;项目科学意义突出,对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进展有大幅推进作用;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有可实施性,安全性高;申请方自行承担项目研发费用。

2019年6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被问及中国空间站有没有排斥来自美国的项目时说:“我们没有排斥任何国家,也没有限定任何范围,有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从科学价值和技术考量来讲,美国的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还有一些媒体强调,国际空间站再过几年就要退役,既然美国一直拒绝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中国空间站也将“不带美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