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这里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星罗棋布。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而多样的文明成果,并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当今世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治理、信任、和平、发展“四大赤字”为各国带来严峻挑战,“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此起彼伏。正值此时,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5月15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嘉宾齐聚一堂,就“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展开讨论。本期“聚焦中国”特邀到会采访的中国与东盟(亚细安)媒体人为读者再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精彩瞬间,展望亚洲文明合作共赢的发展之道。
“这次大会突显了文明的交流,灿烂辉煌的多样文明在这个平台上对话互鉴,正如习近平主席讲到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真正成为了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缩影。”文莱—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家福对记者说,亚洲未来的发展,既需要经济科技,也需要文化文明,文明对话大会的成功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不同国家文化交流、民心相通。
(本版内容由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杂志社提供)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亚洲自信”也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共鸣。新加坡国际事务学会高级研究学者胡逸山表示,亚洲人民要对自己的文明抱有自信,对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抱有自信,并在此基础上努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在逆全球化抬头的当下,回溯亚洲文明开放互鉴的历史,将更加坚定开放的决心,凝聚亚洲的信心”,王耀辉说。
“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拉西·塔纳唐上将表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向世界传递出一个信息:全人类的和平世界不可能是强权竞争的结果。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仅向世界介绍了中华文明,而且也分享和弘扬了“东方智慧”。
“东方智慧”强调思善、言善、行善,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胡正跃指出,亚洲的未来,取决于亚洲各国精诚合作,取决于亚洲人民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亚洲,亚洲国家要和平相处、守望相助、共同繁荣、文明互鉴并与世界接轨,努力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作出宝贵贡献。
(作者为《中国东盟报道》记者)
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化挑战更加严峻。“最为紧迫的是要加强亚洲乃至世界对人类前途命运的责任感。”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表示:“我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让世界各国,不论大小以及发展程度不同,都能以和为贵,同呼吸,共命运。”
“自古以来,亚洲文明的对话促进了文化的交融、知识的交流、交往的发展和文明的繁荣。”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前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强调,当前国际关系正处于深刻变革的时代,保持和发展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能够为亚洲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和解与进步作出宝贵贡献。
“开放”一直是习近平主席不断强调的关键词。在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耀辉看来,如果没有开放的态度,交流互鉴,亚洲文明就不会如今天般丰富多彩,“开放是历史的启示”。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汇聚了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等古老文明。亚洲有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拥有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无不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
正如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标识,六种不同颜色的花瓣相连成一朵美丽的牡丹,象征亚洲绚丽多彩的文明,寓意不同文明的彼此交流对话、包容互鉴。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黎良福表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各国提供了分享成功经验和交流未来发展方案的良好平台。“我们共同讨论和探索亚洲发展方案,以期改善我们各国和人民的生活,这本身就值得赞赏。”
这次大会是亚洲历史上首次以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命运共同体盛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