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透露,自己一般每个月都会逛一下各大博物馆的电商店铺,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品,2018年以来每年都会消费千余元。

不过,中国文创市场也有着与个性化正好相反的发展阻碍——产品同质化。早年间当文创纸胶带流行时,各大博物馆纷纷“跟风”把文物印在了胶带上,而2019年文创雪糕火了之后,中国的各大景区都争相卖起了雪糕。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2020年发布的一份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显示,相比市场上的普通商品,消费者对文创商品的期许更高,在购买心理上更偏向于文化价值与创意价值,而对价格和实用性的重视程度不高;愿意为了更美、更有趣、更有品质的产品,付更多的钱。

原本只偏好收藏文创钥匙链的任育杰,在2021年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节上,也买了三顶帽子、两双袜子、两个本子和一个马克杯。

在他创建的“文创收藏家联盟”豆瓣小组中,有一个专门用来分享各地文创雪糕的贴子,100多条回贴中分享了几十种不重样的雪糕。

文创,顾名思义,以文化为核心设计元素、加以创新再造而成,而随着文创产业近些年来的高速发展,许多中国年轻人都和陆楚颖一样,身边总会有几件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小到书签文具,大到服饰家居,涵盖了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他说:“我自认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但也会想要多买一些,来支持这些小众文化生存下去……我觉得这是一种情怀。”

文创一窝蜂?不一定是坏事

定价偏高又如何,文创消费者无视无畏。陆楚颖说:“我们买的是背后的文化,性价比不那么重要了。”

“抱着柔软的故宫神兽玩偶睡觉,会感觉更安心,好像真的有了神兽守护。”

这名四川大学的研究生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他今年8月创建这个小组的初衷,除了给同样喜爱文创的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想要帮助还不了解文创的人更好地认识这一文化趋势。两个月来,他的小组聚集了4800多名同好加入成为组员。

她告诉《联合早报》,朋友送给她的故宫淘宝出品、以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的神兽甪(音同“路”)端为原型的文创玩偶是她的最爱,两年多来一直陪伴在她的枕边。

对于文创雪糕同质化和“一窝蜂”的批评,23岁的任育杰认为有些吹毛求疵了。他说,虽然都是雪糕,但不同景区在设计上各有千秋,加之既能解暑、又能“打卡”,流行起来合情合理。

如果要在这些五花八门的文创产品中找共同点,除了精致美观,大抵就是都要比同类别的普通产品贵一点了。例如,一把文具店卖的普通金属尺一般只要10元(人民币,下同,约2新元)左右,而故宫淘宝的千里江山图金属尺子售价则为30元。即便如此,这把文创尺子2017年推出以来,至今月销过千件。

发表在《中国文物报》的这份报告还说,文创产品的消费主力为“90后”的年轻人,超过53%,加上“80后”则占比接近八成,体现出年轻人更注重文创产品的新鲜与个性化特质。

任育杰指出,除了广为人知的博物馆文创外,也有很多小文创已融入生活,比如今年南开大学的通知书就附上香囊、书签和莲子;很多独立书店和电影节、艺术节之类的活动也依靠文创产品创收。

对于25岁的陆楚颖来说,以博物馆文创为主的各类文创产品已经融入她的生活:她的床上堆着文创毛绒玩偶,桌上有纸雕灯和文创香薰,出门逛街爱背文创帆布包,日常使用的本册文具上也大都印着中国风元素。

他说:“通过大家的分享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景点都出了文创雪糕,也变相宣传了这些景点,毕竟和其他产品不同,雪糕只有当地才能买到。”

根据2021上海首届书店自有文创节上发布的市场调研报告,2020年上海书店文创销售额累计达到2亿元,而文创产品陈列面积、销售额在整个书店中占比也近三成,成为许多实体书店生存必不可少的收入来源。